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师本身应与时俱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内容。因此,强化专业教师当好引路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其德育教育的执教能力,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只有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遵循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才能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向好的,整体政治素养较高,但还存在一些思政培养的弊端。绝大部分大学生主要表现为:一是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形势和发展前景等均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二是具有坚定的政治观,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基本能够正确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有多层次的追求,能够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为国家建设、家乡建设做贡献统一起来,有为祖国和民族振兴而拼搏的激情和抱负。但是,一小部分大学生涉世未深,其人生观、价值观处于成型的关键阶段,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比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等,容易被境外分子利用,受到舆论的煽动。

二、课程思政目标

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为探索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到高校专业课教育中,以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为例,通过对课程体系内容的重新整合与设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借助《大国工匠》和《超级工程》纪录片,讲述中国建设质量和中国工匠们,培养学生要做良心工程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保持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一)通过《基础工程》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融为一体,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意识形态的引领,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厚植理想信念,扫除思想困惑,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入基础工程的经典案例和最新案例来讲解,让学生能够提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三)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敬业奉献精神。通过穿插讲解土木工程相关规范,强化基础工程施工的责任,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作为土木工程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从而树立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做工程建设的同时,不仅仅要做匠心工程、良心工程,而且要注重生态环保建设,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并重的原则,将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土木工程建设的各环节、全过程中,从而消除或减轻工程项目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为推进祖国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三、提高高校大学生课程思政实效性的建议

育人工作不是简单使用单一的教育方式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的教育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责任,或者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专业课教育教师无关,这种看法是把思政与专业教育分割开了,会影响大学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引领,真正做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加强和改进专业课程教学,并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程思政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去那种照本宣科的说教,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在创新中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挖掘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切入点,使思政育人要素源源不断地根植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育人实效,因此要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课程思政既要做到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潜移默化地穿插思政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实效。这就给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思政要求,前提是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丰富的知识,通过大量阅读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知识,做好知识储备。

(二)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多方位地渗入到更加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结合多媒体和互联网发展特点,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可以较好使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手段,课程总评中注重学生思政评价,可以在试题考核中加入贴近工程实际的思政类题目,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形式、手段,让课程思政焕发出新魅力,让抽象的思政内容形象化,改变单一的理论讲授,增加多样化实践等改革措施,使课程思政教育“美”起来,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目标,打造同学们由衷喜爱和终身受益的课程。

(三)挖掘课程思政切入点,尽量将思政元素贴合实际工程问题

课程思政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超级工程(如高铁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港珠澳大桥等世界级大桥)的建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学生深刻理解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将大国工匠精神贯穿于整个专业课堂中,让学生认同自己的专业,热爱本专业,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实现自身价值。

四、总结

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建设、专业体系之中,高校教师应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帮助青年学子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做新时代有坚定理想信念、有高尚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