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自我投射在高校学生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中的干预引导实务

学生在初进入高校后,会快速进入多重身份转变期和适应期。社会身份上,由少年至成年;学习身份上,由高中生至大学生;心理身份上,随着其成长也在不断构建独具特点的人格特质。而在多重身份中,由于社会身份认同是建立在显著的情感归属和价值统合之上的,故其形成较为复杂。且身份的构建是一项贯穿人生全过程的、流动的主体性活动,而初成年的高校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又极易受消极引导,故高校学生形成异质化社会身份从而引发身份认同危机的情况屡见不鲜。针对这样的情况,高校辅导员在发现学生的身份认同危机情况后,可通过开展谈心谈话、身份速写、性格卡片等多种形式,在使用自我投射机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投射是由弗洛伊德提出,指把自身的某些潜意识的东西不自觉地转移到一个外部物体上去。自我投射,更强调将自我倾向性发展和个体经验情感投射至外部事物或他人,从而使得个体或得到人格发展,或保护其不受消极潜意识影响。利用自我投射机制,以期做到对高校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异质化社会身份引导。

【案例概述分析】

一、案例实施行前理论分析及实施对象基本信息描述

(一)案例行前理论分析

迈入高校的青年,不断在自我身份转变适应、社交圈层变化适应、心理行为高度内化自我化等过程中形成逐渐稳定的心理特质和身份认同。但由于高校学生的个体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在社会身份认同这一较受环境引导的环节中,由于受信息茧房效应的影响,十分容易对异质化的社会身份进行认同融合,甚至形成个体异质化社会身份从而受到周边社交环境的消极舆论影响,引发由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造成的心理危机。

在对高校学生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进行干预工作时,可将自我投射机制运用于对其的帮扶工作中,尤其是一对一的咨询对话里。在具体工作中,以学工队伍一对一学生谈心谈话为例,可利用自我投射机制完善学生对谈引导方式,建立长效干预预后机制,从而做到引导学生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向好发展。

(二)案例对象基本信息

本案例对象为某学校2022级学生X,男,19岁,原为某地重点高中学生,首次高考失利,复读后考入二类本科高校,新生入学时心理测评结果为Ⅲ类学生,需加强关注。家庭育有姐弟两人,姐姐为某一类本科高校在读学生。该生主要由爷爷奶奶监护,父母常在深圳务工,较少参与该生的家庭教育过程。该生在9月份新生入学后综合适应性较差,缺勤次数较多,有酗酒习惯行为,因作息问题同舍友多次发生口角争执,综合在学状态较差。

根据该生在9月份新生心理测评结果,辅导员于9月下旬进行一对一心理帮扶约谈,该生因事婉拒,无果。学期10月份中旬,辅导员接该生舍友反馈该生情绪持续低落。当日晚19时30分,辅导员前往该生宿舍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持续时间为3小时30分左右。谈心谈话过程中,学生总体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期间,学生表现出疑似幻听症状,持续反复地进行“这是什么鬼地方” “他是辅导员,不要这样”等自言自语表述,眼神涣散无明显聚焦。谈心谈话后期,该生恢复正常对话状态,表述自己“我不属于这个学校” “211、985才是人呆的地方” “我应该要去深大的”,并且综合描述自己因二次高考再度失利才到此高校,担心自己毕业后因低人一等的学历被社会抛弃,入学后产生睡眠障碍需要借酒精入睡。

10月21日晚约21时,学校保卫处发现该生喝醉后倒在校门口台阶前,不愿与人交谈。辅导员前往事发地移动该生至保安室,该生全程静默,不断在空白纸张上撰写“深圳大学”四字,并口中呢喃散语。因发现该生有疑似抑郁发作情况,辅导员立刻启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预案,联动副书记、学生心理中心小组以及学生家长到校进行处理。学生家长到校后,学生执意不愿同家长回家,一度情绪激动地表示如“自己考虑清楚后会自行办理退学”等。因现场学生完全无法和家长沟通,且对话较为激烈甚至有肢体冲突倾向,担心产生进一步风险,遂家长在凌晨2点30分左右签订知情同意书后离开学校,学生无碍回到宿舍休息。

10月27日,该生申请回家调养,10月31日至11月15日返家修养,11月16日销假复学,后续该生有多次请假回家、复学的情况。

(三)案例对象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分析

根据分析上述案例对象基本信息,可以明显看出该生在社会身份认同中出现认知偏差,主要体现在对于社会认同中的文化背景和自我习得能力出现异质化认同归属。比如,该生经历了两次高考失利,未考取理想院校而又非客观性原因,问题明显出现在本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上。“我应该要去深大的” “我不属于这个学校”体现该生产生对自身文化背景的异质化认同,并排斥实际文化背景归属,出现个体认知能力认同偏差。不断在空白纸张上撰写“深圳大学”四字,表示该生对未从属的文化背景产生强烈的认同归属感,出现强迫的躯体化行为。因为此种异质化身份认同发生心理危机,导致出现自我管理失调、情绪失控、酗酒、疑似幻听的情况影响正常社会功能现象。

【案例解决方案】

二、自我投射在高校学生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中的干预引导实务

整体实施办法建立在将自我投射效应的系统级应用,主要融入到同该生的一对一谈心谈话和日常帮扶过程中,完善该生的身份认同,提高该生的身份认知技能,引导该生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进行实效性转变。

实施前,辅导员针对该生制定一对一长效跟踪实施方案,核心引导该生的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尤其干预其认知偏差和文化背景认同勘误。主要利用自我投射理论,在日常谈心谈话中结合具体环节来实施引导。

实施中,辅导员通过以下具体方式来进行积极引导:

2022年11月17日谈心谈话,解决该生文化背景身份嵌套问题,实施方式为在该生自我投射的基础上采取例证法。针对该生出现的深圳大学学子的文化背景归属感,在谈心谈话前,辅导员打印深圳大学优秀毕业生简历简介及其可查询到的高中经历。提问该生脑海中的深大学子的印象、他们的高中过往经历及大学履历,该生回复为“深大学子基本上受过良好教育、学业努力、大学经历丰富多彩”,回复映射该生在深大学子上的自我投射。接着,辅导员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简介深圳大学优秀毕业生的个人履历,针对该生投射于深大学子上的认知进行勘误,如该生回复体现出重视良好教育在高考成功中的有效性,引导分析深大优秀毕业生中有来自偏远乡村的,受教育环境和质量不高,但经个人努力也能考上理想院校,再利用SWOT理论做一下该生在高考时的状态分析,发掘其高考失利的主要原因,点明其现实文化背景自我和投射于深圳学子上的文化背景自我不一定相同,而且有相当差距,使得其产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偏差。

2022年11月下旬谈心谈话,解决该生现实文化背景认同感弱、归属感不强的问题,实施方式为利用该生的自我投射,加强对本校和自我的文化认同归属。辅导员打印本校简介高亮学校荣誉和重点学科,打印我校毕业生去向和该生所在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去向,收集舍友对该生的印象描述。在谈话前,先提问该生自己对学校的看法,回复为:“怎么在这样的学校,我的高中同学都在重本。”反映出该生自我投射中自我认为的学历背景在社会评价中较差,具有明显的第一学历羞耻感。接着,辅导员展示我校本硕发展情况、科研荣誉,尤其向其分析我校毕业生去向和该生所在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去向,提示该生所在院校、专业的实际发展水平,纠正该生对学校的综合评价,提升该生对学校的价值归属感。其次,提问该生是否了解入校以来其他同学对该生的真实看法。该生回复为“不怎么上课、比较消极”,反映出该生对“镜中我”即自我的社会评价相对消极片面,自我投射未起到积极作用。接着,辅导员匿名展示舍友对该生的印象描述,表达舍友对该生的消极日常行为的担心,全方位展示舍友对该生的总体评价即“是很有上进心的,但是需要调整自己的定位,同学们都很担心他”等,提升该生对现实自我的认知。

2022年12月17日,辅导员收到该生的致歉长文,表示下学期将积极学习,修正自身状态。2023年1月,该生多次联系辅导员,反思自己上学期行为和思想近况,表示有意下学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2023年2至3月,该生表示最近都在积极上课,逐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学业问题。

经以上实施步骤,该生有了较大的转变,尤其是在自我社会身份认同中的学历背景认同上,有了较大的方向性改变,纠正了自我认知能力的错误认识,重回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经验与启示】

三、自我投射在高校学生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中的干预作用及启示

根据上述案例表明,自我投射运用在高校学生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的引导实务中,具有显著有效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结合自我投射理论进行引导,能够让产生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的高校学生着眼于现实情况,准确分析自我,显著提高学生自我的正确身份认知。

(二)利用自我投射理论,结合谈心谈话技巧,能够较为准确地切入学生产生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的深层次原因,能够更加灵活地融合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向。

(三)上述自我投射运用在高校学生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的引导实务,能够演化运用在各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中,拓展高校学工人员对学生进行谈心谈话的技巧方式,更有效地做到针对性育人。

综上所述,将自我投射运用在高校学生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的引导实务中,旨在解决易受消极引导的、产生异质化社会身份认同的情况,为高校学生提供适时切实的支持和帮助,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社会身份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涂家瑜,李诗曼,李佼矫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 沈洪成,刘媛.成为优等生:高职院校优等生自我认同建构的个案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2020,31(01):43-51.

[3] 张新英.社会焦虑、自我投射与身份认同——近年来热播国产剧中的时代症候解读[J]. 中国电视,2017(07):47-51.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