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疫情之后,各高校网络舆论事件频发,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产生了严峻挑战。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是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是高校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网络舆情工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高校辅导员要做好网络舆情工作,使高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与领导权,进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这也是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遵循“一条主线”,把握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根本矛盾
疫情期间,在封校、饮食等相关情况的影响下,学生多种负面情绪长期积压,通过在网络发表观点,反映在校园内的现实问题,极易引发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促使网络舆情危机频发,甚至会导致线下事件发生。因此,应当早发现、早处理,要从根本上做好网络舆论工作,必须坚持把握“现实诉求”矛盾点,把“解决学生实际诉求”作为工作主线。
一方面,学生表达观点的途径发生变革。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成为各媒体平台的“原住民”,越来越多的观点诉求会通过网络形式表达,容易造成不良影响,无疑增加了网络舆情工作风险,但归根结底,多数内容都是学生对校园内事情的关切,需要辅导员给予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解决实际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网络舆情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做到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只有立足学生所思所想,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事半功倍。
二、把握“两个重心”,厚植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工作基础
第一,提升自身网络舆情研判能力。一方面,要深入掌握所管理学生的群体特点。随着时代发展,现今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跟以前的高校学生有着较大差异,如个性化的价值追求、网络化的娱乐生活等,只有掌握高校学生的群体特点,才能因势利导、精准引领。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舆情排查。定期筛查微博、抖音、今日校园等媒体平台,总结网络舆情发展规律,包括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发展过程、表现特征、引领策略等,对一些不当言论做到及时排查、及时干预。
第二,提升自身网络舆情引领能力。引领网络舆情是辅导员做好网络舆情工作的内在要求。作为辅导员,要加强理论学习,培养政治素质,可依托辅导员工作室形成辅导员政治理论知识学习长效机制,提高对网络舆论信息的政治敏感度,保证辅导员在处理网络舆情时站稳政治立场;要加强网络技术学习,提升网络素质,包括新媒体技术运用、网络舆情信息捕捉和获取能力等,确保网络舆情工作可在各种网络场域开展。
三、坚持“四个做好”,防范高校网络舆情风险隐患
第一,坚持做好“两查一谈心”工作。“两查一谈心”即查寝、查课与谈心谈话。特殊时期,辅导员应进一步压实责任,坚持深入学生一线,每周落实好“两查一谈心”工作,并做好工作记录,把寝室和班级作为掌握学生思想状态的主要阵地,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日常沟通,关注重点学生,及时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解决,缓解学生负面情绪与日常压力,从而降低学生发表不当言论风险。
第二,坚持做好学生“网格化”管理。坚持疫情防控工作与意识形态相结合,积极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矩阵,抓住“明暗”两条线,以寝室为单位,设置寝室“网格员”,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在“网格员”管理下做好网络舆情工作,并协助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以便于辅导员掌握学生日常思想动态,同时掌握疫情期间的学生轨迹,减少校园内疫情风险。
第三,坚持做好上下信息反馈。多数高校网络舆情发生的原因在于,或是学生未能找到正规的意见反馈渠道,或是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或是某些事情有损学生切身利益,等等。鉴于此,辅导员要设置学院、学校等部门反馈问题的信箱,随时接受信息反馈,并在学院组成意见处理工作队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着力搭建学生意见反馈平台。此外,可以建立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信息反馈队伍,重点搜集学生的合理诉求及主要意见,引领学生以正确渠道反馈问题,为学校发展管理建言献策。
第四,坚持做好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辅导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群体中培养“意见领袖”,发挥其“朋辈感召”的关键作用,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坚持积极引导、正面宣传、主动发声。同时,在心理、就业、后勤、教务等方面细化队伍建设方向,在发现高校网络舆情后,使舆论引领更具针对性,以正向发声改变负面舆论导向,从而净化网络空间环境。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