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春风融坚冰,细雨润心田——特殊学生转化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小斌(化名),男,是我接管的一个“二手”中职三年级学生。交接工作时,前任辅导员提到小斌是一个“问题学生”,他从不把上课当回事儿,沉迷电竞游戏,迟到、旷课是家常便饭,曾因旷课受到过警告处分,已经累计三科不及格。

二、案例定性分析

小斌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从没有得到过别人的认可和鼓励,从而导致他自暴自弃,引发了一系列负面行为。从班级日常考勤来看,小斌上课经常缺勤,明显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作业敷衍应付或干脆不做,上课不听讲,课堂开小差,违纪是常态,处分不在乎。综合分析后,此案例反映的是学生目标缺失问题。

三、问题关键点

1.如何帮助小斌树立合理的目标。

2.如何引导小斌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

四、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教育引导工作遵循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原则进行。每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渴望获得关爱。越是“问题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越强,心理越敏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学生”的难题时,必须坚持两条总原则:一是尊重学生,循序渐进;二是了解学生,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1.走近学生,成为学生信任的知心老师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坚信身为学生管理者一定要以身作则,以行动为学生作出示范。我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赶到教室走一走、看一看,掌握学生出勤状况。发现缺勤学生立刻电话联系,询问缘由,约束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为更快建立与学生间的信任,我不失时机、见缝插针地与他们交流,与大部分学生的关系渐渐融洽起来,话题也多了起来。

当时的我教室在五楼,爬到三楼我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但我还是咬牙坚持着。在不懈地督促下,经常缺勤的小斌着实有所收敛,但随着时间一长,不良习惯又渐渐暴露了出来:迟到、旷课,一次、两次……他,又回到了当初的样子。

任其堕落下去是绝对不允许的,我开始单独与他交流沟通,了解他的所思所想。起初他总是一副高高在上、满不在乎的样子,基本不怎么搭理我。我认识到一味从教师角色居高临下讲道理,只会起反作用。于是我决定采取迂回战术:先转移话题,拉些“家常”,消除他的戒备心理,为的就是找到“对症下药”的方子。这个阶段的交谈中我没有采用批评的语气,谈话的时间、地点不固定,有时在去教室的路上见缝插针说上两三分钟。这慢慢拉近了我与该生的距离,彼此之间的信任开始建立。

2.深入谈心,了解“问题学生”思想根源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交谈,渐渐地他对我的态度由冷漠变成了亲近,开始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交谈中我了解到,他的父母住在外地,对他的关心少之又少,甚至一个月都不通一次电话,更谈不上对他学业的关心与重视,给他提供的只有上学的费用。每到周末休息时,他只能一人在家,没有家长的陪伴更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他还有个参军入伍的哥哥,两人一周电话联系一次,基本就是简单交流。但电话里的声音终究是缺少温度的。

亲人的疏远,亲情的缺失,是这个“问题学生”的症结所在。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他目标缺失,找不到方向,学习动力不足,自我认同感低,纪律组织性差,沉迷电子游戏。

3.“对症下药”,制定个性化的转化方案

找到症结,解决问题便指日可待。针对该生的这些问题,我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跟他讲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通过多次心与心的交流,慢慢地引导他反省自己,思考上学到底为了什么,来到学校应该学些什么,毕业以后想要干点什么。不断的思考与反省,让他渐渐清晰自己脚下的路究竟应该如何走。

与此同时,我与该生家长建立了联系,详细沟通了学生现状,让家长感觉到亲情的缺失对孩子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引导家长全力配合学校的工作。通过多次交流,家长意识到忙于工作而忽视孩子成长是不负责任的,从而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促进孩子的转变,助力孩子的成长。

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小斌制定了一系列的短期目标,基本前提是不旷课,有事必请假,迟到的次数从每周三次逐步降为两次、一次,最后杜绝迟到现象。目标确立后,为使他养成良好习惯,每天上午和下午我都会在预铃前十分钟赶到他宿舍督促他。连续两周下来,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渐渐地,他的一些不良习惯慢慢改正,好的习惯开始逐渐养成。

4.授之以渔,学习生活实现良性循环

后来,我坚持定期与他交流,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鼓励。在班级组织他所擅长的电竞比赛,给予他自我表现的机会。当他持续一段时间表现很好或发现他的闪光点时及时提出表扬,让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认同和鼓励,增强他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五、工作成效

就这样,在很多人都放弃了他,甚至连他自己都自我放弃的时候,通过持续不断的思想交流引导,他发生了很大转变,在班级的表现和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那一学期,他考试科目全部及格,这给他树立了很大的信心。良性循环开始出现。

后来,该生顺利毕业,去了一家不错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担任行政总监,工作中干得比较出色。

六、启示与思考

1.没有问题学生,只有感受不到关注的学生

应对和化解“问题学生”的难题是辅导员工作中非常棘手而又不得不面对的工作。他们人数不多,但牵制了辅导员很大的精力。有些老师把存在很多缺点的“问题学生”当做“包袱”,往往会选择忽视、冷落甚至是歧视他们。在对待“问题学生”时,缺少耐心耐性,讲话会语中带刺,这些工作方式往往会给“问题学生”带来更坏的影响,把他们推到老师的对立面,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故意跟老师对着干。单纯从成绩量化、日常表现等方面衡量,他们的确是最不可爱的学生,但恰恰是他们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候,正是最需要关爱的时候,错过了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可能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固然重要,然而思想心智的成长、做人处事的理念更重要。我们在学生教育工作中,更应细心、平等、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本着服务学生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

2.发挥好家校联动、协同育人机制

在处理学生事务时,要善于“三全”育人,充分发挥好家校联动、协同育人的作用。只有家校共同发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把孩子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七、个人体会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从最初疲于应付“问题学生”的各种突发状况,到能够有预见、有对策地处理这些棘手问题,但真正的“立德树人”宗旨不能止步于此,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也不是一句空话。其实所谓的“问题学生”并不存在,不能先入为主地将学生推到教育的对立面,冠以“差生”“刺头”这样的标签。只有转变工作思路,把管理、约束学生的职能转变为服务、引导学生,付出足够的爱心和耐心,通过漫长而系统的工作才能建立起师生中间友谊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到信任和关爱,进而使若干问题迎刃而解。转变一个学生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工作,需要融入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用“师爱”去温暖、感化他,从而促使他主动认识并改正错误。

春风融坚冰,细雨润心田,这是我工作的信念。看到小斌的可喜变化,我深感欣慰。通过我的努力,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也是辅导员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我钟爱的事业。我的教育人生才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愿用我的智慧点亮孩子们前行的烛光,成为他们的引路人和同行者。

(作者:王慧,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