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家校合作途径探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于高校教育中家校合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研究也稳步提升。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讲到,“要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辅导员在开展家校合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密切配合也无疑成为拓宽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的有效途径。

一、辅导员开展家校合作的依据

(一) 理论依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可见,经过学校和家庭两者之间整合后形成的教育合力,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教育的合力就好比在家校之间架起的一座无形桥梁,使两者互相沟通,优劣互补,相互促进。

2008年,澳大利亚政府结合自身的发展和国情,颁布了《家校合作框架》,对澳大利亚家校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究后,对原有框架进行了再次修正,于2017年颁布了新的《家校合作框架》,新框架拟定了评价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工具—学校评估工具,该评估工具对《家校合作框架》中的每一个维度由浅入深细分为四个不同目标等级,同时又内涵着3个发展阶段:开发阶段、形成阶段、维护阶段,以这3个不同阶段的特质为评估依据来判断当前家校合作现状是否符合《家校合作框架》所提出的标准,这对于澳大利亚国家在家校合作有效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各个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家校之间的合作也逐渐发展成为各个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将家校之间的合作列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 “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二) 实践依据

当代大学生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时期,社会开放程度大,包容性强,物质条件充裕,思想潮流丰富,学生的思想也更加独立,见识更加宽广,创新意识及能力更强,思维更加活跃,自我意识也更加强大。但随之也凸显出很多问题:知识面宽广但对事物的辨识力不足,思维活跃但行动力较弱,创新意识强却又有较强的依赖性,自我意识强大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单方面依靠学校的力量很难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目标。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大学教育。目前。大学生普遍出生在2000年之后,对于这一批大学生,家长几乎都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较能接受社会上的一些新理念和新思想,因此,开展家校合作教育的理念,在家庭这一层面是不难的。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孩子毕业之后的发展与高校的教育息息相关,这使得部分家长越来越关注于高等教育,但在现行制度下,大多数孩子都属于独生子女,且大部分家校之间都相隔甚远,这种物理或心理上的距离感,使得家长在想要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同时又无从可寻,这种缺失使家校合作更具现实意义和紧迫感。

由此可见,学校和家庭之间开展合作,应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初心和目标,在综合评判家庭和学校两者对学生成长作用的基础之上,更全面地切入学生个性特点,做到 “因材施教”,让高校教育更加精准化,系统化发展。

二、家校合作现状

(一) 家校合作意识较弱

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步入大学生活后,大部分学生已经是成年人,部分家长认为不应该再像中学时代那样做严格的管理,还有一部分家长仍然保持着中学时候“唯成绩”的管理模式,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等层面较少关注,同时由于大部分学校和家庭相隔较远,这也直接导致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心无力”。上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导致家长在参与大学生教育管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面积极性不足,意识淡薄。

站在学校的角度来看,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利用家庭的教育力量,尽管已经开始关注家校之间的合作,但仍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辅导员的家访等基础性工作上,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家校合作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效果。

(二) 家长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在家庭背景、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部分家长文化水平较低,自身素质有限,家长对于自身的认知水平有限,直接导致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面无法进行正向的“言传身教”,这对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三) 家校合作平台尚需完善

目前,家校合作在沟通方式及渠道、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较为单一。家校之间的沟通内容大多只停留在学生遇到问题后寻求解决方法,沟通方式也局限在电话、邮寄、家访等单方向、被动式的交流。在现行的制度下,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基数不断增大,学生在上大学前的家庭习惯、生活背景都不一样,要深入的了解学生,仅仅依靠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是很难实现全覆盖。家长对于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较少,学校也不能完全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

三、辅导员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定位

(一)家校合作工作的氛围营造者

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时期,但目前在大学生日常思政工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等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大多数思政课老师在上课形式上较为单一,在课程内容讲解方面缺乏感情,只是空洞的说教。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的现实状况相对,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情商、行为、意志力等各种非智力因素都有相当的影响。因此,在与高等教育的目标互补、时空对接、优势互补方面,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的配合,可以有效拓展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增强学生日常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执行者,辅导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做好家校合作工作的氛围营造者,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及时将孩子的心理状况、思想动态等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关注,做好教师日常管理的辅助,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地域空间上与高校“无缝”对接,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氛围。

(二)家校合作工作的推动者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家长仍抱有唯成绩的思想,将孩子的思想品德、人际交往能力、兴趣爱好等放在次要位置。尽管大部分老师对于家校合作的观念和意识更加深入一些,但学生的学业成绩依然是老师考核的重要指标,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辅导员做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直接负责人,面对新时代的工作对象,应当顺应时代潮流,正确树立家校合作的理念,做好家校合作工作的推动者,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互动”,更精准的掌握学生的成长经历和行为习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性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家校合作工作的践行者

辅导员工作在一线,对于学生的家庭和家长的情况最为了解,居于家校合作的中间节点上,所起到的作用看似微小但极其重要。

首先,作为家校合作的联系人,辅导员发挥着一定的沟通和协调作用,尤其在目前的状态下,学生家长大多被动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中,即便是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对各项工作的建议一般也只是通过辅导员转告,学校的一些教育理念、管理方法等也主要以辅导员转述的方式传达给家长。

其次,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推动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在日常的工作中形成初步的家校合作理念和方法。辅导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合作,如创建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的能力,使家长切实参与到小到班级管理大到学校决策之类的事物中;开放办学模式,增强家长联系学校的主动性,针对家长开展讲座或者论坛,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工作中来。

四、辅导员开展家校合作教育的途径

(一) 完善家校合作组织体系

在世界上某些发达国家,如英美等国家的高校都设有家长联合会,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三方全面运行。借鉴先进的教育经验,我国也可考虑设置全国性的组织机构,调动家长、学校和学生力量,成立联合会、俱乐部等组织,邀请教育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各层面的人员加入,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

在家校合作的体系框架下,辅导员应当主动引导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清自己在思政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提高自身站位;专业课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心态,以平等对话的心态开展家校之间的有效合作,扎实配合辅导员和班主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学生家长要全面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紧密配合学校完成各项工作,将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加,为家校之间更好的合作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二)发挥传统沟通方式的作用

在家校沟通方面,传统方式主要包括书信、面对面交流或者声讯等形式。书信方式一般包括邮寄通知书、成绩单、情况说明等,面对面的交流主要包括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等,利用电话、短信等进行沟通属于声讯方式。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中,也应该注重传统方式的应用。

首先,辅导员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将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校表现等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与辅导员可以就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进行沟通,从而建立翔实的家校合作记录库,将每一次同学生、家长等之间的联系记录下来,方便学校对于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拓宽家校合作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其次,辅导员应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在新生报到、毕业典礼等特殊时机,召开家长座谈会,加强家校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还可采用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原生家庭,鼓励家长主动来访,变单向家访为家校互访,使家长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学生,了解学校,加深对共同教育目标的协同培养,做到“精准识别、精准聚力、精准滴灌”,建立全程、动态、分层、分众的帮扶机制,实现 “引领性”的思想供给、“精准化”的帮扶供给和“营养丰富”的发展供给。

(三)  创新工作平台

新形势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学校和家庭之间在空间联络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同时,面对各种网络平台、APP的的发展推广,家校之间的合作既面临着挑战,也拥有了更多的机遇。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先进,接受新事物、新观念能力较强,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改变以往被动式“填鸭式”的说教,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关注学生的QQ动态、朋友圈、易班等社交软件使用情况,掌握学生状态。其次,为了更好的做到家校之间即时交流互动,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QQ等建立家长群,拓宽家校合作教育渠道,使家长能够获悉学校的最新教学动态等,提升家校合作的效率。最后,在发挥传统沟通方式作用的基础上,辅导员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自媒体、公众号、微博、博客等新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领,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

五、结语

新形势下,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纯依靠高校、家庭两者中的任一方都很难完成。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进程中,应不断开拓思路,与时俱进,承担起伟大工程的施工员、伟大事业的质检员、伟大斗争的战斗员、伟大梦想的服务员的职责,推动家校合作教育,创新思政工作方法,将德育工作做实、做细,争取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成效。

(作者:魏豪,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理学院)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