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社会使命,他们作为高校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其专业学习方式、心理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等都与其他专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重视和加强医学生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医学类院校辅导员必须在新生入学阶段针对医学生的特点开展工作,促进医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医学类专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1.学习年限长、学业压力大
与非医学类专业相比,医学生专业比学习年限普遍较长,医学本科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非医学类专业本科一般为4年;较其他专业而言,医学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往往要学习几十门专业课。另外,由于专业知识更新比较快,自己必须加强课外学习,学业负担较重,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学业压力重于其他学科,最终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医学生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学生在校期间还需要进行一年多的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必须要有一年的实习期才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医学本科生就业压力大。这些因素提醒我们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医患关系、职业追求与物质利益关系将会导致医患矛盾越来越激烈以及医德滑坡现象产生。
2.专业程度深、职业倾向明确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具有高度专业化教育,建立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具有明确的职业化倾向。这样培养的结果会导致学生知识面专深,但是广度不够。据统计,在卫生部属高校中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周课时数为30余节,有时甚至超过40节,还要安排实验课,其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约占其课业总数的85%~90% ,而人文社科方面的课程仅占10%~15%,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课上,忽略了人文社科相关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医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视野不够开阔、辩证思维能力不强,此情形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日趋完善,自主择业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医学生来说,高度的职业化倾向不利于其面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会造成适应市场竞争和社会的能力较差,导致延长其在社会上的适应期,使其未来的工作和成长受到影响。
二、新生辅导员工作对策思考
1.重视心理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大一新生个个都是“寒窗苦读十年”,通过竞争激烈的高考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在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面临着一个特殊的挑战——能否快速、顺利的适应大学生活,这其中包括学业、人际交往、情感问题、家庭背景差异性、生活独立性等等。高中阶段,对他们而言基本就只有学习这一项任务,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暂时忽略或者由父母帮忙完成。但是进入了大学,他们必须要学会独立面对方方面面的问题,学会正确处理方方面面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作为新生辅导员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平时深入学生之中,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及时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同时也要借助专业手段,通过科学方式,筛选出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对其对症下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此外,辅导员也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本质就是个人能够与自己、与社会和谐相处。现在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象牙塔”了,它时时刻刻都受到外面世界的各种诱惑、各种骗局。例如各种网络平台的消费贷款、分期服务。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知道这种不良诱惑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巨大的伤害,告诉他们识破骗局的方式。
2.加强班委会建设,促进班风学风发展
班级是学生在校期间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组织,而班级建设的核心是班委会组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班委会成员的选拔、教育、培养。
规范选拔过程,做到民主影响班级发展。大一新生基本都是十八九岁的成年人,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在选拔班委会成员的时候,可以通过民主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举出具有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乐于服务的学生。做到具体分工,明确责任管理。班委会是一个班级管理的核心,选出一个愿意付出、愿意承担责任的班委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成败。必须将班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班委会成员,加强班干部之间的默契,提高他们之间团结协作精神。制定规章制度,提高班级管理可操作性,提出具体要求,促进班风学风发展。医学是一门实际性很强,学习年限长,学业压力重的学科。所以,必须在第一个学期就要将各种学习要求明文规定,确保学习的有效性,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班委会也可以举行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人文社科知识储备、重视医德教育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和“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具有高度的职业化倾向。所以作为辅导员,更要注重医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培养医学生具有基本的人文价值取向,具有一切以病人需求为先的人文关怀。具体可以开展“传承传统医学文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等系列活动。另一方面,在思想教育中,尤其要加强医德教育。“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虽然他们离成为一名医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从思想上树立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
(作者:侯祥,湖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