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新时代青年践行奋斗幸福观研究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中提到了“艰苦奋斗”,并将其作为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不断发扬光大;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奋斗幸福观,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幸福观和西柏坡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回顾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发展历史,无疑是一部奋斗创造幸福的辉煌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建党百年的历史契机下,研究青年大学生对于奋斗幸福观的认知及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幸福观发展

(一)马克思的幸福观                                                                           

1835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所指的幸福是指:为大家献身,牺牲个人利益,收获千百万人的幸福。

(二)新民主主义时期幸福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开始不断地中国化,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探索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将一穷二白、极度贫困的旧中国,逐步建设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深度结合,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在这一阶段,萌生出的西柏坡精神也是共产党幸福观的一大体现,它集中体现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居安思危处兴思亡、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党群团结同舟共济的精神,体现了目光远大、头脑清醒和胜利者图强自律的精神。西柏坡时期,毛泽东主席提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劳动创造幸福的生活。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幸福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从新民主主义时期水深火热的黑暗生活变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翻天覆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人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都无法得到保障。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国家开始逐步实现工业、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全面改造,焕发勃勃生机,共产党人开始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为人民群众谋求和平与发展。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幸福观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幸福观同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改变源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多元价值观念的综合作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结构和体制逐渐趋于稳定,急需进一步调整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于是中国开始结合发展实际进行改革开放。4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调动起人民群众生产建设的主观能动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蓬勃发展,市场生机活力释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开始双管齐下,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开始逐步提高。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幸福观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通过共产党人一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新时代的幸福观是奋斗幸福观,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挑战,一代代中国人必将通过艰苦奋斗来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青年大学生践行奋斗幸福观调查现状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虚拟化与“网络圈群化”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0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许多大学生对于思想学习和党史教育不感兴趣,产生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等思想,存在信仰危机、理想淡薄等现象。

(一)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认识不足

通过对石家庄某高校5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你对西柏坡精神是否有深入的了解?”其中仅有26.12%的同学选择了有深入了解,67.16%的学生表示只有一点了解,6.72%的学生表示毫不了解。西柏坡位于石家庄,作为一个著名的红色红点和革命圣地,高校学生对于西柏坡精神的认识程度明显存在不足,对西柏坡精神内涵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认识不清楚、不充分。

(二)大学生存在人生目标不明确和动力不足的问题

通过问卷中的问题“您在大学的生活状态是?”其中只有67.16%的同学表示每节课都认真上,能完成老师的要求,79.1%的学生能积极参加活动,加入社团,80.6%的学生感觉到生活丰富充实,而11.94%的学生表示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泡在宿舍,4.48%的学生熬夜打游戏,看小说,刷抖音等,有0.75%的同学存在逃课现象。通过对青年大学生生活现状的分析,我们能发现,有30%左右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不愿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虚度时间,缺乏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动力。

(三)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存在缺失

通过问卷调查“您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幸福及幸福观的相关知识的?”72.39%的学生表示幸福观的了解来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54.48%的学生表示其幸福观的认识源自家庭,56.72%的同学来自于大众传媒,45.52%的同学表示来自于专业课老师课上零散的灌输。从这一结果来看,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体系,缺乏专门的幸福观教育课程,仅靠任课教师或辅导员零星的灌输和影响,在涉及到学生幸福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重要领域存在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目前大学生幸福观存在扭曲、缺乏目标和奋斗精神的重要因素。

(四)部分大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缺失

通过问卷调查75.37%的同学选择会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放弃个人幸福,并且积极主动奉献,23.88%的同学在情况危机时不得不做,有0.75%的学生表示不会为国家和社会牺牲个人幸福。这组数据表明,部分大学生受到西方个人主义影响,重视个人的享受和价值,而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家国情怀方面存在缺失。大学生在幸福观的选择上往往是“调节自己心态知足常乐”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仅有77.61%的学生表示会自足自身专业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关于青年大学生践行奋斗幸福观的建议

(一)丰富西柏坡精神的学习形式,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西柏坡精神中包含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对奋斗幸福观的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需要加强青年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学习,可以采取到革命圣地参观,情景式教学的方式加深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认识及党史的学习,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等带领同学们践行西柏坡精神并使其不断深入人心,通过不断提升西柏坡精神学习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来提升大学生学习西柏坡精神的积极性。

(二)做好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目标坚定奋斗决心

针对大学生奋斗动力不足和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从入学之初就要加强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教育,使其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制定科学的行动计划,才能从最大程度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定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扎实奋斗。

(三)建立立体有效的幸福观教育机制

针对目前高校幸福观教育的弊端,全社会范围内都应该重视起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问题,形成社会、高校、家庭三方沟通合作的立体式幸福观教育网络,设置专门的幸福观教育课程,研究系统的教育素材、教学方法,使其适应大学生的需求,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奋斗幸福观的教育氛围,引导青年形成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念。

(四)重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奋斗报国

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使得部分大学生幸福观的格局和视野狭窄,不能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大学生应树立家国情怀、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艰苦奋斗,将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用奋斗创造幸福,用担当奉献谱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在新时代大有所为,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开拓者、贡献者。

(作者:冯华、宋羽,石家庄学院)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