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小A,女,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学生,高中时因遭到老师言语侮辱,有过割腕经历。该同学父亲曾赌博欠下债务,母亲经常向其倾诉家里的琐事,导致该同学压力很大。进入大学后,时常出现情绪不稳定情况,郁郁寡欢。该同学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大二时曾提出转专业的要求。
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学业规划等问题。
问题关键点
1.如何引导学生缓解内心压力,重拾阳光心态。
2.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提升学习成绩。
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1.主动约谈,认真倾听,建立信任。该同学军训期间因脚部受伤,经常请假。在检查学生宿舍时,发现该同学有打游戏的相关设备。同时,该同学在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筛查中呈现三个阳性指标,拿到结果后,我以想了解其入学后的适应情况为由,主动与小A约谈。在与小A的谈话过程中,我首先关心她脚部恢复情况,嘱咐其平时多加注意,有需要帮助的随时找我;随后又跟她聊她的兴趣爱好,打游戏的时长等。小A表示她打游戏是为了挣生活费,缓解家庭压力。我称赞小A懂事、善良,并提醒她晚上要早点休息,保护好身体。在谈到心理健康筛查情况时,小A表示她高中时因遭到老师言语侮辱,有过割腕经历,开学至今,也经常会感到情绪低落。通过这次交谈,小A对我慢慢放松了心理戒备,后来我又找她谈了几次,逐渐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2.建立档案,多方配合,跟踪帮扶。在了解清楚小A情况之后,我积极与其班主任沟通,告知其小A的相关情况,以便其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多关注她的思想和行为情况,并叮嘱其务必做好保密工作。其班级心理委员和小A住在同一宿舍,并且平时关系较好,对小A情况基本了解,我告诉心理委员在生活中要多关心和帮助小A。同时,平时走访宿舍时我都会去看看小A,并且和她成为了QQ好友,既便于她找我倾诉心事,也方便我随时关注她的QQ空间动态。交流多了,我和小A的关系也更加亲近,她也更愿意对我打开心扉。从个人成长和发展角度,我建议她通过心理咨询改善其心理和情绪状态。在征得她的同意之后,我帮其预约心理中心老师为其做心理咨询。经过几次心理咨询,小A的状态有明显改善。
3.用心沟通,用爱感化,真诚关怀。某天晚上9:30左右,小A给我打电话表示第二天想请假回家。电话里能够听出小A在哭,在征得小A同意情况下,我来到小A宿舍。进入宿舍,小A一个人正坐在阳台,眼圈红红的,情绪很低落。关上阳台的门,我和小A聊了一个小时左右,小A的情绪慢慢平复。在交谈中,小A向我倾诉了爸爸赌博欠债以及妈妈的负面情绪给其造成的心理压力,自己想要休学打工,帮助家里缓解压力,准备回家跟妈妈商量。我认真倾听小A的诉说,共情她的情绪,表达对她的理解,使小A的情绪逐渐缓和下来,确认她心理平复后,我才离开学生宿舍,并悄悄叮嘱宿舍同学关注小A状况。由于小A母亲不同意,所以小A并未休学。
4.科学分析,制定规划,助力成长。大二下学期,该同学由于专业知识跟不上,向我咨询还能不能转专业。我告诉其转专业是在大一第一学期末开始的,现在已经不能转专业了。在了解清楚小A的苦恼之后,我和其一起寻找对策。大二下学期,专业知识较多,小A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打游戏占据其较多时间,学习上较吃力。首先,我们一起对其时间进行规划,缩减打游戏时间,以便有更多地空余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其次,由于其班主任是其专业课老师,联系其班主任说明学生的情况及内心诉求,寻求班主任在专业认知及专业学习方面的指导;最后,找其宿舍学习成绩较好的小B同学,在课余时间帮其解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A的成绩慢慢有了起色。
经验与启示
1.树立用心而“无痕”的工作理念。作为一名辅导员,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做到用心而“无痕”,以真心换真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自己,从而愿意接受指导和帮助。在与小A相处过程中,我尊重并理解其处境,真诚与其沟通,最终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与配合。
2.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作为一名基层辅导员,要发挥学生与学校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要善于协调和借助多方资源,通力配合,特别是对于需要重点关注的特殊学生群体,仅靠任何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要积极探索构建班级、二级学院和学校三级联动,班主任、心理委员、宿舍同学、辅导员、学管副书记、心理专业教师等多方协同管理的育人模式。
3.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关心关爱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一定要善于通过线下约谈、线上聊天,关注学生QQ空间、朋友圈,及时了解学生动向等多种渠道“走进”学生,才能达到“走近”学生的效果,从而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从内心里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作者:曹伟、韩永印;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