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隐性的恋爱危机——一例由异地恋受挫而引发的危机干预

一、案例选题

异地恋女大学生情感问题事件应对

二、案例简介

王某,女,某高校大一学生,她与男友是初高中同学,高考分别考上不同省份的大学,所学专业相差较大。从高中相恋到大学异地,双方家长均不看好这段感情,主要原因是双方家庭经济悬殊较大,男方家庭较为富裕,女方家境一般。上大学后,由于距离变远、话题减少,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多。疫情期间,王某约男友出来见面,男友以疫情严峻不便外出拒绝,但第二天朋友圈晒出外出游玩的照片。以此为导火线,两人出现争吵,男生以性格不合适,父母不同意为理由提出分手,王某则坚决不同意,并威胁男友如果分手则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开学后一个月,男生无法忍受王某的纠缠与打扰,再次电话告知分手,王某情绪彻底奔溃,哭着告知男生自己此刻在楼顶,随后便挂断电话。

三、案例定性

该案例反映的是学生在校期间因失恋导致情绪失控事件的处理问题。

四、问题关键点

1.如何快速、及时、有效地找到该生,做好情绪疏导,确保学生安全 。

2.如何帮助和引导该生重新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价值观。

3.如何帮助该生接受分手,恢复正常的学业和生活。

五、解决思路和处理过程

1.团队协作,快速出击。当男生无法电话联系到女友,便通过当地公安部门联系到我院领导,领导第一时间在辅导员群里发布该生信息,联合学校保卫处,查看监控。当辅导员得知学生因失恋而情绪失控,立马联系该生好友和室友,确定该生最后一次离开宿舍和同伴的时间,并不停的拨打该生电话。最终在楼道里发现哭泣的女生,将该生带到谈话室进行情绪疏导并保护隐私,避免事情在校园发酵传播,对该生造成不利的影响。

2.倾听安抚,共情引导。王某虽然开口谈话,但情绪依然非常低落,哭泣着向辅导员诉说这段感情的委屈和付出,同时表示不愿分手。此刻辅导员能做的只有陪伴、倾听、认可,给予学生鼓励和关爱,让学生尽情的发泄负面情绪。等学生情绪稍微稳定,运用共情的方式与学生分享自身的感情经历,引起学生共鸣,并称赞学生在爱情中的真善美,同时指出这段感情的弊端。当学生停止哭泣,简单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适合继续留在学校读书,是否会有过激行为。

3.家校联合,通力合作。由于此事较为重大,难以确保该生是否还会有过激行为,学院领导讨论决定联系家长,和家长一起疏导。辅导员向学生家长详细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和处理方式,家长表示感谢学校的适当处理,并提出希望学生回家休养的建议。考虑到家长对学生的恋爱史较为熟知,且学生比较依赖母亲,辅导员为王某办理了请假手续。辅导员建议家长在家要密切关注王某的状态,切不可掉以轻心,同时建议学校心理咨询师对王某进行评估,寻找适当的方法缓解王某的情绪危机。

4.持续关注,三全育人。辅导员每天向王某发微信询问情况,学生反馈情绪稳定很多,希望返回学校上课,但家长却表示学生状态欠佳,茶饭不思,夜晚也很少睡觉,整个人的情绪很低落。家长希望学校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担心学生在家情绪进一步恶化。征得学院领导和王某的同意后,学生于三天后重返校园。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指定辅导员和某心理咨询师全权负责,随时汇报王某情况。辅导员第一时间与王某的室友谈话,叮嘱室友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举止,有任何异常信号及时反馈。在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持续的谈心谈话中,王某情绪得到好转,逐渐接受分手的现实,正常参与校园活动,并表示当初只是想威胁男友,并未想自杀。

六、工作启示

(一)异地恋的特殊性

“异地恋”和“女大学生”分别在恋爱领域和性别领域中处于弱势地位,女生在恋爱中渴望陪伴与关心,男生向往自由和快乐。从同校到跨市的异地恋,两人的恋爱方式发生变化,女生不能时时了解男友的动向,又不能感受到陪伴的温暖,本就敏感的内心更加失落与不满。而男生进入大学,内心的自由得到释放,拥有更多的自我空间,对校园活动的好奇,对自我兴趣的探索,逐渐忽略异地女友的感受。外界的压力也会影响异地恋的关系,如同校情侣间的相处模式、朋友的替代性陪伴、父母的不解与远离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异地情感造成负面影响。

(二)恋爱中的不对等关系

案例中的王某与男友的地位明显不对等,家庭经济的悬殊、专业不认同、对情感的重视程度等,这些都导致王某在这段感情中小心翼翼,倾尽所有的维持着关系。同时王某一直将这段感情纳入到未来的生活计划中,即使关系破裂,也要赋予不理智的情感。反观男生的恋爱观,以性格不合适和家人反对为由提出分手,在女生有过激反应时,采取隔空报警的方式,对待感情比较冷静果断。

(三)隐性的恋爱危机

王某是困难学生,这学期挂科一门,辅导员多次谈话,但该生并未谈及情感问题,只是说学业压力大,经济紧张,平时在做兼职影响到学习。针对学业和经济压力,辅导员给予一对一学业帮扶,并建议该生暂时放弃兼职,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业上,通过努力获得奖学金。回顾整个事件,辅导员未及时向室友和班干部了解该生的情况,误以为是学业和经济压力,忽略了情感疏导,同时未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班级观察员这一制度仍有待加强。

七、总结

近些年我国高校因恋爱而产生心理危机的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恋爱即向往又迷茫,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指导。

(一)强化思政教育的主导作用

积极开展大学生恋爱心理学教育课程及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喜爱自己、相信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学会爱人与被爱的本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并掌握调整自己情绪状态和行为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二)发挥辅导员核心力量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角色,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效果。辅导员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走课堂、下寝室、一对一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认识,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分类分块,精准施策。借助学生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发现问题,关注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朋友圈的异常变化等。

(三)构建预警体系的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学生在心理危机中的作用,加强家校联合,强化学生干部对危机信号的识别,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上报。在班级以寝室长为载体建立“学生心理小组”,寝室成员每天基本上有超过10个小时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寝室成员之间最能直接感受到对方的心理变化。寝室长要注意对室友日常心理状态的观察,如打游戏程度、睡眠质量问题、恋爱情况、家庭关系、经济状况等问题,及时上报给辅导员。辅导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强化家校联合,合力育人,及时反馈问题,化解危机。

高校心理危机只有依托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心理问题,才能有效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各大高校应当制定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与指标,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对心理危机个体采取“早期预警、中期干预、后期跟踪”的全程干预模式,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

作者:刘凤娟,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