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学生被隔离后,应该如何提供帮助?

这是一个不愉快的假设,每一名辅导员都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但是为了更好的在疫情时期,尽快完善“复学”工作预防体系,假设这一情况发生,如果你所带的学生被隔离,应该如何提供帮助?

一、被隔离学生心理状态与特殊行为

A.当得知自己被确诊或被诊断为疑似病人,最初反应是举足无措,食欲不振,不知道该做什么,会出现毫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或行为,会再三确认诊断结果正确性,减轻内心恐惧。潜意识与现实不统一,对真实事件结果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性。思维混乱、注意力分散、会先后或交替出现焦虑、急躁、发脾气、抱怨、指责等行为。

B.当经过自己反复确认后,会出现失落、绝望、沮丧、自暴自弃、被遗弃、灰心丧气、抑郁等心理状态。

C.厌恶周围人的歧视,同时极度担心自己身体状况,可能对自己身体的症状过度的关注,反复的测量体温。

二、学生、家长、辅导员应该怎么做

1.被隔离学生应该怎么做

A.被隔离后感觉到“患得患失”是正常的现象。如果一时很难打消,不要过于强求。带着这些念头让自己“动”起来,做一些愉快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少接触流言和小道消息。

B.关注自己康复的正面消息,树立康复信心。如果本身性格内向、情绪比较低落,建议你给最信赖的人打电话,最好通过视频形式,感受彼此的环境,告诉他你的情况,并告诉他们此时你需要支持!必要时,拨打心理援助热线获得专业帮助。

C.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隔离、治疗等相关安排。多和医护人员沟通,了解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

D.主动找到“近距离”支持的力量。可以与身边的医护人员、病友等多沟通,相互鼓励、相互倾诉,找到与自己并肩作战的人,鼓励往往是“双向”的,当你在鼓励他人的时候,给了他人一份温暖,自己也获得了力量。

E.以适合自己的形式记录心情。身体允许的时候,做些缓和心情、平静的事情,比如写一个短小的日记、QQ签名、空间、朋友圈,记录当时的情绪和想法,将来可能是一份难得的回忆,同时增加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更好地转移注意力。

F.如果某一时刻遇到心情低谷点,想哭就放开大哭,不过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影响。情绪宣泄是心理应激反应下出现的自然反应,正确的宣泄方式是应该被支持的。

2.家长应该怎么做

A.了解疫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各种信息繁杂,要进行正确的筛选过滤,没有必要产生过度恐慌心理。

B.正确对待,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居家隔离,服从大局安排。

C.有症状及时就医。出现类似症状,应积极到指定医院就诊。

D.通过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注意控制情绪,如果你本身感到情绪有点低落、焦虑、恐惧,建议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联系孩子,因为只有你的情绪稳定,才能去更好地支持别人。可以通过言语和行为等方式帮助孩子树立积极正确的的观念,学会和孩子共同面对困难。如果条件允许,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可以提供比如书、音乐、喜欢的电影等,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难熬的隔离时光。

E.联合辅导员一起,配合医院治疗,加强对孩子的情绪引导关注,被隔离的亲人所处压力更大,他们更需要表达的的空间和机会。

3.辅导员应该怎么做

A.理解学生出现的情绪反应,了解并引导学生减少恐惧。科学的了解新冠病毒的症状和传播途径,将焦虑症状和疾病症状明确的区分开。劝导学生听从医生护士的指导,用了解增加控制感,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初期允许学生保持沉默,特别是被隔离的初期阶段,容易出现“自我失控”不愿意交流、抑郁、害怕、孤独等不良情绪。可以采取传统的方式表达关怀,比如做一张贺卡,或者手写一封信拍照发给他,这样方式会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永远在一起”!

B.宽容对待病人,尽快稳定学生情绪,使被隔离者能够服从治疗。以正面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眼神、肢体语言等)。

C.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解读。强调隔离手段是为了更好的观察治疗,同时也是保护自己、家人最有效的方式。

D.隔离期内,保持多种形式与隔离者沟通。在隔离空间内,根据被隔离学生的日常情况,鼓励周围同学通过语音、打电话、空间、朋友圈、视频等方式和被隔离者,以轻松正面的话题展开,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同时辅导员应在被隔离学生允许情况下,加强与其沟通、谈心,在必要阶段,应建议引导被隔离学生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寻求更专业的帮助。

E.保持与被隔离学生家长的沟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此时此刻,无论是隔离的大门之内还是之外,也许我们都因疫情来袭,感到到焦虑、不安,也会因为能做的不多感到自责、沮丧。但我们都有一个希望所有人都不再遭受病痛的心,这是一份最真实、最美好的愿望,我们始终相信,只要你我心连心,众志成城等天晴,疫情终将退散,胜利终会属于我们。

(作者:李晓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