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深化辅导员的教师角色认知与实践,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专职辅导员的身份。文件指出,高校专职辅导员是指在院(系)专职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学工组长、团委(团总支)书记等专职工作人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

一段时期以来,高校辅导员尤其是新进辅导员对该职位的管理人员身份具有高度一致的认同感,但对于辅导员的教师身份,普遍缺乏认同感。导致这一认识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这是由辅导员职位本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之间的“表面矛盾性”决定的。辅导员职位的工作内容在形式上更偏向于日常事务的处理上,于是有了自嘲性的“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工作状态。实际上,作为辅导员,最核心的工作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工作内容是可以凸显辅导员的教师身份的,但实际工作形式却不是以传统的教师工作形式来展现的,而更多地是非传统的、寓于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的形式来体现的。

第二个方面,这是由辅导员老师们对自身职业的认知误区导致的。如果辅导员老师们对第一个方面的认识不深、不透的话,很容易陷入日常管理事务的琐事中迷失工作方向,进而无法形成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辅导员“传道、授业、解惑”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且绝大多数育人工作并不是以站三尺讲台为表现形式的。

国家教育部已出台了多项针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面对政策认定与现实偏差,辅导员老师们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呢?基于在辅导员岗位上五年多的工作经验和体悟,我认为最为关键的是要深化自身对辅导员教师角色的认知,将本职工作尤其是核心工作内容落实到形式丰富的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角色认知和职业认同,形成良性循环,以做到“扎根岗位,躬行实践,守正创新;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首先,要深化对辅导员教师角色的认知。

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有过各种各样的称谓和定位。但不管任何时期、任何社会、任何国家,教师总体上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而且,从古至今,教师的角色任务从来都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把与其相对的另一个客体(即学生)培养为符合所处时代的主流社会需求的“人”,也即教育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由此,我们可以引出这样一个结论:绝不是只有站上三尺讲台才能被称之为教师。作为辅导员,在深度参与“三全育人”的实践中,我们有更多大有可为且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完全可以充分体现社会对教师这一角色的实际定位。具体来讲,辅导员工作就是要围绕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职业核心工作内容,围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践要求,创新工作形式,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职业认同感。

其次,要深度挖掘、创新和利用好辅导员工作内容中可凸显教师身份的工作形式,在实践中深化角色认知和职业认同。针对这一点,有以下几点建议,谨供参考:

第一是上好“思政育人课”。辅导员的核心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一核心工作内容以“教师”的传统教育形式来开展。比如,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可以申请承担部分思政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注重将本职工作内容及经验糅合进授课内容中,使思政课更“接地气”,更受学生欢迎,更能达成育人效果;也可以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承担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并注重开展“课程思政”,也可达成很好的育人效果。这一实践既符合本职工作内容要求,又有教师的传统体验感,不失为提升教师身份认同的好形式。

第二是建好“第二课堂”。除传统的专业课课堂外,辅导员老师可以开辟丰富的第二课堂,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思政育人工作。比如,开好晚点名班会及班团会,注重提升班会的主题化、课程化、体系化,以传统教师的角色定位深度参与其中;指导乃至直接参与学生或学生团队(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积极尝试发挥领导作用,提升教师身份感。

第三是做好“职业科学研究”。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员,辅导员在立足岗位做好育人工作的同时,也要及时对所做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科研成果,进而提升作为高校教师的认同感。同时,需要避免思想僵化,注重循序渐进。辅导员的科研成果并不一定都是以专业论文的形式出现的,各类思政网络平台、期刊杂志的版块征文等都是辅导员发表成果的重要渠道;科研成果的产出非一日之功,辅导员老师们要注重在工作中进行阶段性梳理、总结和提炼,勤思考、多练笔,总会有所收获。这一实践也是辅导员实现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辅导员工作本质上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人的思想工作是最难做的。从这一点上来讲,辅导员老师们首先要自己做到“解放思想”,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清晰的定位,结合工作对象和实践,努力提升自我的职业认同感,做到“育己、育人、互育”。

(作者:王聪,系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