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远大的理想、过硬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饱满的爱国热情,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青年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讲话时提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党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始终是党和国家发展中的先锋队,引领着国家发展的方向。

(一)革命历史中的中国青年

青年一代,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具备先进的思想和坚定的爱国热情,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发挥了先锋和桥梁作用。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到了思想的引领作用和队伍的主力军作用运动,解放了国民的思想,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一二九运动,中国面临日军的侵略,民族内外矛盾异常尖锐的危急时刻,是青年学生用自己的流血牺牲,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号召全国人民进行反抗,为水深火热的中国指明方向。

(二)上山下乡的中国青年

毛主席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多次接见优秀学生代表,关心青年的成长和教育。1968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批的知识青年响应主席号召上山下乡,将热火青春投入到了国家农村的建设,为贫穷落后的地区带去了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科学技术,青年与劳苦群众紧密联系,也在艰苦的环境中接受磨练,不断成长,涌现出向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等优秀的人才,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伟大的贡献。

(三)建设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出生在1995年左右,出生时我国已处于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他们见证了祖国20年来的繁荣发展,思想多元,追求时尚和自我,擅长网络和人际交往,向往美好生活,与时代联系密切。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青年一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力军,承接着党的两个一百年目标,肩负着实现中国社会全面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使命。

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紧迫性

(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抵御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会受到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包括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物质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会使学生崇洋媚外,奉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置集体利益于不顾;来自互联网的多元思维空间,会导致大学生低俗、媚俗,不分是非美丑,不切实际,走向虚无主义;逐年剧增的社会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也会使大学生放逐自我,丧失理想信念,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已是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

(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稳固国家政权和党的领导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不断地对我国进行思想意识形态的演变,不断地用各种显性、隐性手段西化、分化中国。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发表了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讲话,说到“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政治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其思想推动和演变则是个长期过程,尤其需要我们提高警惕,防微杜渐。” 因次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入侵,是国家政权稳固的基础。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引导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一定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本任务,不断提高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使十九大的精神入脑入心,成为指导大学生发展的精神力量,务必使青年大学生继续保持爱国热情,艰苦奋斗,谦虚谨慎,诚信友善。

(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诉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培养大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社会道德意识、远大的理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诉求。

三、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四个基本路径

(一)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立党立国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永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思想,永远不会落伍,应当作为大学生一切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当代青年大学生一旦放松政治思想的学习,势必会产生思想滑坡现象,背离社会主义发展基本方向。

高校必须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阵地: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开展内容深刻,形式活泼的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外活动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要充分重视政治思想理论教学,把握阵地,旗帜鲜明的讲政治,确立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深入人心,成为大学生思想的根本。

(二)必须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说“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精神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理想和信念是革命时期、艰苦年代支撑人民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物质条件得到改善的今天,青年却普遍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的现象,生活中庸庸碌碌,沉迷网络,放弃艰苦奋斗,甚至不问前途,贪图安逸。理想和信念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高校应充分重视起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方面渠道,促使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科学规划人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能够为青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鼓舞其克服困难,发挥才智,创造精彩人生,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三)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习近平说过“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当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放弃学习和进步势必与时代脱轨,因此,青年大学生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知识、文化性基础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宽知识面。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大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形成高雅的文化境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提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十九大报告指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五千年的历史变迁,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当代青年大学生应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学习、继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高校要着力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用文化自信来提升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当代大学生必须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信仰中的主题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把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砥砺奋进,不负使命。

(作者:冯华,石家庄学院)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