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生死大考带给我们众多关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的思考,各地高校辅导员都应该抓住这一特殊时间与情境,以“精准滴灌”理念为指引有机融入生命教育,将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滴”入学生的思维“根系”。
一、辅导员需准确理解“精准滴灌”理念
坚持实事求是,了解事物实情,是“精准滴灌”的基础。高校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他们带来的各类冲击,生命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高校青年在疫情产生后的心理特征,构建符合其特点和实际的教育模式,确保生命教育具有针对性。
坚持对立统一,掌握事物特点,是“精准滴灌”的前提。做好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既要了解“00后”青年学生群体的共性,又要掌握他们的个性;既要总结以往教育经验、归纳共通性,又要考虑生命教育差异,确保生命教育具有特征性。
坚持与时俱进,把握事物规律,是“精准滴灌”的遵循。应对疫情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必须掌握事物规律,深刻思考“如何积极把灾难当教材”问题,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找到新方法,创造新载体,确保生命教育具有有效性。
二、辅导员运用“精准滴灌”开展好高校生命教育
1.精心培育引导
农业中的“精准滴灌”方法多用于一些高附加值的作物或一些对水分及营养物有着特殊要求的作物。高校青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次疫情,使我们懂得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因此,高校教师可在生命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用好疫情防控的特殊教材,讲透“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国家治理优势的深刻内涵,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说服学生,激励学生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2.筹建“灌溉”系统
“滴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管道、阀门、滴嘴协调运行。做好生命教育的“精准滴灌”,要加快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挖掘课程学科中的资源,避免思政课独自“独台唱戏”。如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控;“有机化学”课程教师通过分析实验人员如何科学抗疫理解敬畏生命、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生物学科”课程教师结合病毒、微生物知识开展自然生命教育等。
3.选好“水分养分”
“精准滴灌”的优势在于精确把握了不同植物的生长阶段对水分、养分的不同需求。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努力改变长期以来“大水灌溉”模式,根据学生专业背景选好疫情中的故事,如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要重点讲述一批又一批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生命使命,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要重点讲述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案例,激发学生对祖国中医药事业的热爱。
4.用对“中间介质”
“精准滴灌”的高效开展离不开灌溉系统的铺设和完善,生命教育要掌握适时性,就要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选好教育的“中间介质”。高校应及时创新教育载体,善于通过“云直播”“云课堂”“云会议”等现代多媒体技术建构生命教育授课体系,教育学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联,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还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易班等广受追捧的网络宣传媒介,构建生命教育的宣传体系;通过志愿活动、团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不断深化学生的理性思考,构建生命教育的实践体系,提高精神生命教育力度,引导学生铸就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