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重新定位辅导员传道授业解惑——学习陈宝生部长讲话引发的反思

借助全国高校辅导员网络示范培训班平台,笔者聆听了陈宝生部长2019年9月23日在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骨干培训班上的讲话。陈部长立足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和专业素养,重新定位并解读了“辅”“导”“员”这三个字,陈部长讲:“辅”是作用,要求广大辅导员不要停留在辅助作用上,更要辩证把握岗位的主辅二重性;“导”是方法,要对学生方方面面做好指导;“员”是身份,要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把握形势,找准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听完此次讲话,让我想起唐代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出自《师说》),有了新的自问。

传道授业解惑这句话对高校辅导员的我们都不陌生,对高校每个学生也都是熟悉的,这句话至今能让大家这么熟知,一方面是我们的工作岗位与这句话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是蕴含的育人之永恒道理。不管社会如何进步发展,高校如何变革,历经千年古训之名言,始终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之本。

经时代更迭,新时代育人根本任务已转变为“立德树人”,而传道授业解惑,传什么道?授何业?解何惑?时常在反问着辅导员,这样的反问与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一致之处,也有别新时代之蕴含。在我们已步入新时代,面对新信息技术革命,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度延伸,教育资源逐步开放化,高校将呈现区域性与集约型的新布局之时。作为辅导员,在如何引导学生“立德”,立什么德,“树人”,树何人,树怎样的人,为谁树人的同时,让我们重新站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如何与“立德树人”合二为一。

一、如何让大学生选道

现在的教育已是双主体的教育,甚至是多元主体的教育过程。作为学习或接受教育主体的学生而言,面对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在可选导师而且可以多元化选择自己导师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意义的单向师生关系已经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向师生关系并存的格局。陈部长强调:辅导员要做学生学习的助手,思政工作的主攻手,要做政治引导员,要做伟大工程的质检员,要从学生学习辅导、行为教导、就业指导综合做好导的功能,也要做好学生管理的主导者,这是信息时代辅导员这一光荣而又艰巨身份与新职责所在。只有让学生首先选道,辅导员的传道才能有效,否则,辅导员的传道就是白道就是零跑道,因此,学生面对信息技术的时代,辅导员如何让学生选道,就成为辅导员首先面对的第一反思。

二、如何让大学生信道

教育是自组织行为过程。只有让大学生自我主动选择适合自己且综合指数较高的辅导员,学生才能逐步去信任所选辅导员的传道,否则辅导员的传道就是单行道而不是双向互通道。陈部长强调:辅导员是伟大工程的施工员,是学生思想引领、情感关怀之人,是学生成长的主心骨,只有做到基本的这些,学生才能信可,才能按照辅导员的“辅”与“导”去坚定内在与外在之道,从而助推自组织育己,实现从“选道”到“信道”,这是带给辅导员的第二层反思。

三、如何让大学生鉴道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过程,又是辩证关系的存在。大学生在信息社会,自然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鉴别之思,也影响学生鉴别之行。对辅导员而言,如何让学生从多样化的思维与心智中跳出来看自己,这就是需要辅导员要做社会伟大斗争的战斗员的核心之要。辅导员要在与社会舆论战斗中取胜,在与学生非价值观战斗中取胜,在与社会是是非非的信仰战斗中取胜等等,都需要辅导员用毅力、理智、持久的自信去迎接与面对,只有学生看到自己的辅导员是真战斗员是真战士,学生才能跟着你,学生才能在迷茫中、彷徨中去鉴别性地将辅导员的传道,转化为自我内外在成长成功的助推剂,这是辅导员传道传下去的第三层反思。

四、如何让大学生用道     

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实践又影响着理论,是检验理论与否的唯一途径。作为辅导员,日常如何履行“辅”“导”“员”这三个不同育人之“字”的内涵,如何将三“字”之新时代意义统一融合协调推进,真正实现三“字”之统一性,需要每一名辅导员从陈宝生部长的讲话中,结合自己的实际岗位有效落实,也是每一名辅导员认真思考的问题。不同学生群体在不同高校、不同区域等,会展现出共性与个性的属性特点,共性的特点是辅导员统一理论、统一理念、统一根本任务之遵循,而个性的特点是辅导员开展多样化与多元化育人之道需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参照。辅导员与学生是双主体关系,也是主客体特定环境下的关系,辅导员已从一个整体性称呼,转变为类别性“辅”“导”“员”三维之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契合的统一体,因此,辅导员只有把握了“辅”“导”“员”三“字”的真正内涵与内在逻辑联系,在传道的过程中,大学生才能选辅导员的道,信辅导员的道,在鉴别之道中,用辅导员之道。

五、如何让大学生承道

育人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大学生建立终生学习意识,用所学、所知、所智建立起自组织学习系统。大学的学习过程是短暂的,辅导员的立德树人在学生成长成功的道路上也只是一个小小驿站而已,这种驿站如何达到承上启下的功效,如何成为转变大学生三观,成为步入社会后更加奋发作为的助推剂,面对这些思考,辅导员要在四年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中既能运用自如也能随时具备跳出来的能力,用新时代的高校育人理念与理论指导学生,用创新创优的思维与行动引领学生,让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基因,打破高校固定育人系统限制,让学生学会放眼看世界,将校内校外优秀的营养传输给学生,辅导员和学生都不能做井底之蛙,只看一片小天空,不敢去突破现有的高校传统与非传统的育人壁垒,一定要将社会同步发展的、先进的思想体系与理论,通过辅导员有针对性地融入并启发学生大学四年过程之中。当学生们圆满结束大学学习过程后,不管是进一步学习深造还是投入社会大军是拼搏,作为辅导员都可以自信地说,学生已承载着大学之道和社会发展之道,重新扬帆起航继续探索人生之道,我们想,这或许就是辅导员最普通名字的之内涵所在,也是“辅”“导”“员”三“字”,启发给我们辅导员新时代深意之处。

传道授业解惑已不单单是“传”“授”“解”,也绝不是单单的“道”“业”“惑”,其中的答案就在,陈宝生部长在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骨干培训班上的讲话里,也在高校辅导员的内心里。辅导员与“辅”“导”“员”,随着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工业革命的到来,将继续发生深远的转变与变革。作为高校辅导员的我们,如何让大学生“选道”“信道”“鉴道”“用道”“承道”,最终走上人生之道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