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获取学生的信息,科学掌握学生的动态,是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学生工作的基础。自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大高校都能从学生的生命安全出发,做好学生的疫情防控工作,辅导员更是积极与学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汇总学生的动态,为教育系统的疫情防控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及时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等信息,辅导员组织学生填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学生信息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本文就以此项工作开展为切入点,探讨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学生信息收集工作。
一、辅导员开展学生信息收集常见的问题
学生信息收集是辅导员的工作的部分内容,有效的信息收集能为学生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为确保收集信息的准确有效,辅导员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往往也较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收集信息前:对信息收集背景认识不到位
信息的收集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学生的现状,并为高校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辅导员要深入领会信息收集的背景,比如信息收集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哪一项信息是关键的指标?但部分辅导员往往因为认识不到位、工作的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忽视工作的重要性,仅仅为了收集信息而收集信息,往往容易出错。比如组织学生填写《登记表》是一项政治性很强,又刻不容缓的工作,既是国家地方政府、教育系统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又是高校对学生的关心关怀的体现,辅导员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强大的责任担当,确保工作及时有效完成。
(二)收集信息中:对收集信息的设置不到位
在发放信息收集任务之前,对收集信息的设置往往影响工作效果,为了更好的收集信息,在信息表格的设置中往往要注重便捷性,使得信息填写者能按要求准确提供信息。部分辅导员因未加以研究,仅仅简单的将任务下达,做任务的“二传手”,往往容易导致后期收取的信息出错。以《登记表》中“电话号码”填写为例,若学生输入非11位的电话号码,很显然是错误的输入,但输入系统并未及时反馈,未没有对输入字段进行限制或给与提示,导致形成无效信息,究其原因,主要是辅导员信息输入设置考虑得不到位,也未能从学生填写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三)收集信息后:对收集信息的复核不到位
信息收集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对已收集信息的分析和研判,以指定某种对策,换言之,如果收集的信息是有误的,或者是不能进行分析和分类的,那本次信息收集工作就是失败的,因此,对已收集信息的复核非常重要。部分辅导员仅仅为了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对数据缺乏后期的后期的完善,未能及时核对信息的正确与否,导致后期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校对和反复收集。另外,处理成千上万的学生信息的时候,部分辅导员因为不会使用办公软件常用信息汇总工具,比如常规的匹配、筛选、对比、透析等功能,只是通过人工的手动的查漏补缺,往往事倍功半,不能很好地进行数据校核。
二、辅导员开展学生信息收集的基本原则
原则是指经过长期经验总结所得出的合理化的现象,所谓原则也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辅导员开展学生信息的收集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以提升学生信息收集的实效。
(一)可靠性原则
信息收集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因此实用性应该放在第一位。开展学生信息的登记,一方面要求所收集的信息要合适,填写范围既不会被放大也不会被缩小,一方面要求所搜集的信息要明确,收集的信息必须反映学生的真实现状,这也是信息收集工作的基础。以《登记表》“是否进出疫区”的填写为例,要真实反映学生进出疫情的历史,以及接触疫区人员的历史,这里的时间就必须很精确,对于疑似或确诊的案例,这里就必须要反复核实,确保真实可靠。
(二)便捷性原则
便捷性是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针对信息填写者,要形成标准化的模板,以《登记表》中的“性别”填写为例,应提前设置下拉列表,让学生只能选择“男”或“女”,便于信息的输入;以“日期”输入为例,应提前设置为“日期格式”,明确输入内容是“2020年3月3日”或“20200303”。另一方面,便捷性是相对信息收集者而言,收集的信息要便于收集者对于信息的统计,以《登记表》中的“进出疫区时间段”输入为例,是填写“2020年3月3日—3月9日”或“20200303至20200309”,若不加以明确,很大程度的影响后期信息的汇总和分析。
(三)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的能充分考虑数据前后的衔接。一方面,充分考虑目前收集的数据对日后的借鉴作用,要多反问几句,收集的数据是否有没有用的信息?收集的数据字段是否足够?为了完成此项工作,日后可能还有搜集哪些数据,目前是否应该提前布置下去?另一方面,充分收集的数据字段之间的关系,提前设置以避免出错,比如“是否广西人”和“是否南宁人”就是明显包含的关系,可以提前在表格中设置两者的关联,信息收集工作要有一定的超前性,提前谋划和布置。
三、辅导员开展学生信息收集的策略
针对学生信息收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辅导员要在把握可靠性原则、便捷性原则和预见性原则的基础上,做到思想认识、技术手段和人文关怀三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不要为收集信息而收集信息
思想是行动的动力,思想认识到位是工作有效完成的保障。辅导员首先要强化开展学生信息收集工作的责任意识,领会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此项工作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基础,是推进后续工作的支撑,容不得半点敷衍和懈怠筑牢,以高度的责任感筑牢学生安全的底线。要谨慎对待处理第一手的资料,认真分析第一手资料背后反映的问题,要注重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对信息横向和纵向关系科学分析,对有误的信息及时修正,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妥善应对。辅导员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要认识到每一条信息背后,是成千上万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身体状况的真实写照,认真挖掘其中可能需要我们去关心和帮助的学生,辅导员要细心摸排学生的状况,以为学生服务的强烈使命感,从讲政治的高度去仔细摸排,掌握情况。
(二)技术手段到位:以工具检测为主、人工复核为辅
面对海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仅仅依靠人工手段已无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处理需要充分发挥收集工具的作用,利用好技术手段带来的便利,做到以工具应用为主,手动操作为辅,以最大程度的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一是要掌握办公软件中常用的信息处理功能,包括对数据输入限制、筛选和匹配等功能,首先要在输入端要进行信息输入的引导,比如进行电话号码填写的时候,通过数据有效性的设置,对单元格进行输入文本长度进行限制(电话号码11位),对不符合文本的输入进行警告提醒;其次要在汇总端要发挥软件功能,比如采用函数“LEN”功能统计字段数,筛选出长度不符合的数据,核查包括学号和身份证号的填写等,借助函数“Vlookup”功能,将信息数据进行匹配和复核,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二是要借助在线工具的使用,特别是当对于汇总的信息,需要进行二次或多次完善的时候,通过网络在线的模式实现多人共同填写和编辑,既可避免信息汇总中带来的疏漏,又能提升工作的效率。三是要加强交叉核查,通过相互交叉核查,避免因惯性思维和阅读习惯固化等带来信息汇总的错漏,有效需借助外部的力量来审视已完成的信息,做到科学规范查漏补缺。
(三)人文关怀到位:情感关怀为主、行政命名为辅
对于学生提交的信息,我们希望既是准确的又是及时的,为顺利的完成该项任务,辅导员往往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推进,也许能够大部分完成工作,但这往往是不够有效的。行政命令里可能会带来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学生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刻意隐瞒或不完全透露等,因此辅导员要注重人文关怀,在情感上下功夫。辅导员要真正的关心学生,对学生讲清楚表格填写的目的和意义,对个人隐私的保密措施等等,从思想上征得学生的认可,确保学生如实的提供个人信息;要畅通信息提供的渠道,从学生的角度便捷学生信息的提供,以提升信息的准确率,比如辅导员可通过提前设置,将能统一填写的字段就统一填写,能使用公式或函数的字段就统一设置,以避免因描述不全而造成学生多次返工;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的成长和个人的发展,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籍贯住址等信息了如指掌,用高尚的品格打动学生,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真正的成为学生的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在学生的“情感”账户中有足够的储蓄,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配合完成辅导员的工作。
(作者:黄维,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