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保障顺利复学,高校辅导员战“疫”胜利的策略分析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形势逐步趋于平稳,高校开学日期也将不远。高校人口密度大,师生活动空间封闭,一旦疫情卷土重来,将影响众多青年人的健康,牵动亿万家庭的心,后果不堪设想。高等学校应抓紧安排疫情防控工作,力争复学之时做好万全准备。本文将从新冠肺炎疫情概述,高校的疫情防控风险点,高校应对疫情的有效措施,疫情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等4个方面加以论述,对高校开学前后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梳理。期许为相关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带去几点工作思路,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学生健康管理工作。

一、引言

2019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肆虐全国乃至全球,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除湖北武汉以外的其他各省市实现零增长,战“疫”接近尾声。教育部延期开学的命令相信将会逐步取消,复学在即。高校在复学前期,尤其是在复学后期需要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保障全校师生远离病毒侵袭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研究参照黑龙江省部分高等学校的做法和方案,结合大学生活动规律展开论述,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意见。

二、疫情概要

2020年2月11日,WHO将最早在中国武汉明确发现的呼吸系统重症疾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该病中文简称为“新冠肺炎”。关于该病毒的来源。此前认为其最早在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的野生动物交易中出现,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中华菊头蝠,中间宿主是穿山甲,进而传播给人类。近日,钟南山院士表示研究证明“华南海鲜市场并非唯一病毒来源地,此病毒或许最早并不在中国出现”。关于传播方式。该病毒主要为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同时应警惕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1]。

新冠肺炎病毒潜伏期多在14天以内,针对性治疗药物尚未明确,致死率超过3%,重症致死率超过50%,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中医药应全程参与疾病治疗,效果确切。各年龄段人群均易感,特别是老年人群感染率较大,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有效传播距离为1.8米以内[2]。近日来,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国的疫情迅速蔓延,全人类面临疫情侵袭的可能性正在急速攀升。反观中国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我国面临输入性新增确诊病例的风险不断提高,加之国内尚未完全平复的疫情,高校开学前,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做出大量前期工作,从物资、人员、预案等多个方面做好准备,确保复学后能够完全抑制疫情回升,保证师生身心安全。

三、高校疫情扩大的高危风险点

1.教室等教学场所

教学场所人员密集,极易引发聚集性感染事件。学生上课地点通常包括理论授课教室、实践技能训练室、计算机或语音教室、实验室、体育场馆等多个场合。教学场所通常可同时容纳几十人乃至数百人共同上课,人与人之间的间距基本不足1米,即使是运动课程间距较大,也难以避免流动性较大的特点。一旦有个别病毒携带者进入课堂,其潜在危害无疑是巨大的。

2.会场等集体活动场所

学生活动场所人员活动频繁,传染隐患较大。学生活动场所通常包括会议室、大中型会场、各型礼堂等文艺场所。学生非教学计划内活动的经常在这类文娱活动场所进行。诸如会议活动、主题讲座、文体竞技等第二课堂活动的举办,人员密集且室内活动频繁,学生肢体接触可能性增多,飞沫传播途径通畅,一旦个别病例参与其中,后果不堪设想。

3.食堂

学生就餐聚集区域,口手接触可能性增大,病毒传染隐患较大。一是食堂空间有限,空气流动性差,传播距离利于病毒存活。二是学生就餐使用餐具多为重复利用,也可能共用污染餐桌、餐椅而发生交叉污染。三是学生用餐时都已经在外界接触多种物品,极有可能自己的双手成为间接传染源,病毒接触人体分泌物残留可能性增大,病从口入,诱发新冠肺炎等疾病。

4.宿舍

学生宿舍通常为6人住宿在一间20㎡左右的房间,十个房间公用一所卫生间和一个洗漱间,粪便及尿液的气味对公共区域环境污染较大,宿舍的空气流通性和人群密度可想而知,人近距离接触的可能性,不仅局限在室友间,同时整个楼层都处在密切接触人之中。加之,部分学生生活垃圾较多,卫生习惯较差,且同寝室学生长时间暴露在密闭空间的高浓度气溶胶之内,这些导致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5.浴池

目前,学生浴池均以淋浴方式为主,每个淋浴区域的间隔大致在一米至两米之间,存在病毒呼吸道传染的可能性。学生浴池使用频率很高,通常一小时内每个浴位要接待3人次,尤其是储物柜每更换一人次的同时很难做到及时消毒,学生个人物品携带病毒的可能性增高,存在病毒传播可能性。

6.超市等校内其他便民个体营业场所

学校内部的学生生活区以及学校教师家属区通常开设有若干食杂店、超市、小型饭店、快递站、药店、理发店等便民服务个体经营商店。学生们的课余时间经常初入这些场所,人员流动性较大,且人员构成包括社会人员,成为较为复杂,很难界定所有人的健康状况,病毒传播可能性较大。

7.学校家属区和校园周边环境

学校家属区以及校园周边区域是学生课余生活的最重要活动空间。学校家属区通常与校园生活区和教学区紧密想通,是学生休闲散步的经常性选择,存在飞沫传播的可能性。校园周边的餐馆、歌舞厅、理发店、大型商超以及公共交通工具是学生课余时间不可或缺的活动场所,学生前往这些区域易于造成人群接触感染。

8.教师办公区域

通常高校教师办公室区域比较集中,尤其是学生经常接触的辅导员办公室区域更是师生往来川流不息,是病毒传播的高危区域。由于教师绝大多数都在校外居住,上下班途中存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教师之间行政办公和业务往来必不可少,这又增大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3]。

四、高效做好疫情防控的措施

(一)开学前的防控措施

在教育部取消全国各地高校延迟开学命令以前的这段时间,是高校备战疫情的黄金时间。高校应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学生信息统计工作

疫情爆发正处在寒假学生离校期间,师生信息不对称情况普遍存在,在疫情仍旧存在的背景下急需要快速准确地统计到位。高校应全面掌握教师假期健康状况;重点安排辅导员尽速掌握学生的位置信息、社会活动情况、交通行动轨迹、寒假期间个人和密切接触人的健康状况、居家学习情况、思想政治状况、网络言论状况等多种定量和定性信息,并建立工作台账,随时更新。学生管理者可以利用钉钉等软件实现线上信息搜集工作以提高效率[4]。

2.人员分类对待

总体来讲,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两大类。以个人及密切接触人的一个月内健康状况是否出现发热等不良症状为依据,划分为“密切关注人员”和“允许正常返校人员”两个类别。应鼓励密切关注人员及时就医确认健康状况后按照有关程序规定返校情况。允许正常返校人员应按照个人现居地分为“学校所在城市人员、学校所在省份人员、学校所在地外省人员”三个类别区别对待,结合开学之时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分批次依次错峰返校,提前告知返校时间和有关事宜。

3.储备防护物资,做好应急预案

高校应重点储备公共洗手液、手消毒剂、普通防护口罩、一次性防护手套、公共空间用消毒剂等防护物资。同时应与就近医院建立协作协议,规定一旦出现确诊病例之后的应急就医流程,与市疾控部门联络提前准备要求储备的其他必需物资和突发事件处置流程。高校开辟预留校内独立封闭的居住空间用作隔离区域,以备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学生隔离使用。学校还应及时制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未雨绸缪,对有关负责同志提前培训并建立分工明确的应急联络人员架构。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应包括总则、组织机构、工作原则、返校安排、物资储备、责任分工、学生课上时间管理、学生课下时间管理、学生教室管理、学生食堂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学生就医流程、学生应急联络机制、实习学生管理、师生集体活动管理、学生疫情应知应会知识点、疫情舆情监控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二)开学后的防控措施

复学后,高校人员高度聚集,是疫情防控的绝对重点区域,也是能否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的关键所在,事关全局工作。重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状态实时监测

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状况和接触人状况是学校应掌握的核心信息。学生个人健康状况方面。一是利用钉钉等软件继续进行健康综合信息的日汇报打卡工作。二是强化“学生—寝室长—班长—辅导员—学院—学校疫情领导办公室”的管理体系,加强疫情监测,每天早晚监测体温,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做好因病缺勤的筛查,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或疑似病历,立即上报学校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学生接触人群情况方面。高校应严格规定学生在校期间活动区域以及外出请假报备制度。从严要求口罩佩戴等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2.消杀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文明寝室建设,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让学生创造卫生、整洁、健康、文明的寝室环境。二是学校后勤保障部门应每天组织对学校全方位的病毒消杀工作,不留死角,重点关注上文中提到的学生疫情爆发高危风险点的消杀工作。

3.个人防护指导

要通过开学第一课、微视频、开学手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告知学校相关管理规定,确保各项防控规定和教学安排人人知晓、人人遵守。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家长群、学生群等网络渠道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知识和宣教。宿管和辅导员要每日提醒学生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勤洗手、室内勤通风等具体事宜,并制定办法专项督导。

4.做好在校生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对于获批返校的学生,学院要负责将返校的相关要求告知学生及家长,加强安全提醒,减少途中感染几率。鼓励学生乘坐自家车返校,并做到自家车、陪同人员不进校。对集中返校的学生,学校安排车辆接站,并做好定时消毒。二是到校后,确有需要请假外出的学生,学校应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不允许状况异常学生返校。学生回到校园后不得离开校园,暂不进行课堂教学,规定学生到学校开辟的隔离区域隔离3天,无异常后,学校安排课堂教学。三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全封闭管理,不允许未经请假随意外出,严格执行疫情期间教学规定,分散落座上课,选修课和部分大班额课程实行寝室网络上课的模式开展。

五、认真开展战“疫”思想政治教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疫”打响以来,我们看到举国奋战,硕果累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集中体现,在高校复学以后如何巩固既有成果,深入挖掘疫情激发出来的大学生思想正能量是最深远的防控策略。

1.心理健康教育

疫情之下,学生长期在家宅生活,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人际交流匮乏,容易滋生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心理问题[5]。即使复学以后,疫情信息过载,这场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大量急性应激障碍短时间内仍将存在,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建议高校多关注女生、贫困生、低龄等弱势学生群体,重点提高他们的疫情认知能力和卫生健康生活习惯。建议学生管理需要建立“日常四签到”工作流程,用简单实用的线上工作方式代替单纯的理论引导,定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净化和健康。

流程一:清晨六点群签到,督促早期。流程二:上午七点太极拳签到,督促健身。流程三:全天不定时课程签到,督促学习。流程四:晚间网络正能量思想直播间签到,帮助心理疏导。四个流程以群聊或网络直播的形式引领学生健康居家自我防护,带动同学们保持正确起居时间、坚持运动、共同交流趣味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

2.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一场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的灾难,对新冠病毒的防控和抵抗已成为全人类关注和共同参与的战役。而中国,在这场风暴中心的漩涡中,面临着格外严峻的考验,唯有爱国可以激发全民族斗志迅速战胜疫情。复学之后,高校要从思想层面深挖抗“疫”新动能,教育引导学生在疫情发展后半程,告诉自己和身边所有人“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做的仍然是发扬爱国精神、听党指挥、彻底打赢这场攻坚战“疫”[6]。高校可以通过“网络云直播”、“网络征文”、“视频讨论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活动。活动应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强大能量,应突出青年人在新时代中的担当与责任。

(通讯作者:王智博,助教,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

第一作者:杨彬,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医疗管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辅导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团总支书记,助教。)

参考文献

[1]李陈晨,马倩倩,殷环,赵杰,翟运开.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发区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分析[J/OL].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8[2020-03-09].https://doi.org/10.14188/j.1671-8852.2020.0113.

[2]李士雪,单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进展述评[J/OL].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1-7[2020-03-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7.1390.r.20200306.0947.004.html.

[3]周继彪,马昌喜,董升,张敏捷.新冠肺炎疫情下城市公共交通非常规防疫策略——以宁波市为例[J/OL].中国公路学报:1-11[2020-03-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13.U.20200306.1450.004.html.

[4]张来英,吴伟泰,李海燕,唐果.“双师网课”推动精准教学辅导与讨论——以钉钉网课为例[J/OL].大学化学:1-5[2020-03-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15.o6.20200306.1620.008.html.

[5]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OL].南方医科大学学报:1-6[2020-03-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627.r.20200303.1404.004.html.

[6]提案人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 杨朝明. 疫情期间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N]. 人民政协报,2020-03-02(008).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