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科学面对疫情,构筑学生抗“疫”心理防线

生命的救助,心理干预从未缺席!面对疫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担忧、焦虑、恐慌情绪肆意蔓延,侵扰着心理的堤坝,加重了疫情带来的伤害。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

2020年1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经过艰苦努力,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到了最吃紧的关键阶段。如果说与病毒的较量是头等大事,那么正确处理和消除恐慌,筑牢心理防线同样也是一项必须直面的任务,面对疫情,心理战是大多数人真正面临的战争!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指导各地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适宜的心理健康宣教和危机干预服务,以帮助公众科学对待疫情,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及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此文件的下发,为全面加强疫情下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遵循和根本方向。

如果把“新冠肺炎”防控比作一场持久战,那么心理救援就必须从“延于灾后”迅速前移到“重于灾中”。我们应认识到心理援助与身体救助治疗同样重要,同样关乎生命安全甚至社会稳定。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科学理性是防控疫情最强大的免疫力,而健康积极的心态作为“精神屏障”,更是必不可少的“疫苗”。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始终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动态,用爱关怀、及时疏导,以“组合拳”打响抗疫“心理战”,构筑学生心理防线。

积极传播正能量,强化价值引领

根据心理学“挫折—攻击模型”,在重大疫情下,人们处于应激状态,往往会出现恐慌、担心、焦虑、猜疑、愤怒、攻击冲动等负性情绪,尽管这些负性情绪是增强控制感、进行自我防卫的自然反应,但如果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而被情绪所控制则将沦为暴力的温床,流言的土壤。

疫情爆发以来,我们会看到各种充满“戾气”的字眼,其中包括对病毒传播者的口诛笔伐,对基层管理者的抹黑怨怼,对疫区群众的歧视恐慌……然而,这些负性情绪的评论里不乏充当赞同者、煽动者、旁观者。随病毒而来的,不仅仅是身体的病痛,还有在未辨真伪的情况下盲目捏造的猜测和谣言。

为引导学生理性科学看待疫情,辅导员们同样在“疫”线战斗。我们第一时间利用新媒体网络阵地,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形势,以“不信谣、不传谣”的心态做到科学防控,消除恐慌,缓解学生自我焦虑。同时借助QQ群、微信群、电子邮箱、热线电话,开展24小时心理援助。此外不断加强正面引导,在学生群体中深度挖掘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先进典型和暖心事迹,动员同学们争做先锋,以青春榜样凝聚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强大正能量。

系牢情感纽带,加强心理防御

“你今天情况怎么样?”“一直在家待着吗?”“你健康打卡了吗?”每一次问候,每一句关心都是辅导员的“战时模式”。面对新冠肺炎病毒的肆虐,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需要别人的关心和挂念,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加需要情感的支持和理解,如何与学生们在这个“延长版假期”中系牢情感纽带?让疫情防控成为学生加强心理防御的生动实践,需要高校辅导员们用心战“疫”。

每一位学生的安危,都牵动着辅导员的心弦。我们用爱关怀,沟通疏导,一对一关心重点地区的同学,关注港澳台学生动态,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不漏掉任何一处隐患,并且实时与家长互动,构建起疫情防控的家校情感联动;我们号召同学们居家抗疫,拒绝“葛优躺”,做个“高级宅”;我们更是将朋友圈变成了24小时的疫情防控宣传站……战“疫”不仅需要有力,更需要有情。

疫情当前,奋斗在教育战线的辅导员们,需要为学生的心理筑牢防疫的堤坝,需要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防护,需要在战“疫”后方,用爱与温暖传递决心和力量,正如春晚《爱是桥梁》中的一句话,“隔离病毒,但绝不会隔离爱。”辅导员们将始终和学生们站在一起,为学生建起抗“疫”防火墙,用行动诠释使命和担当。

(作者:沈旭,系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