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浅谈“以人为本”思想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辅导员直接面向学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因此,辅导员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如何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辅导员工作,这是值得广大辅导员同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何为“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指把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相关话题。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又如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在辅导员工作过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始终心系学生,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任务。

二、“以人为本”思想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

简言之,“以人为本”就是指主动探索学生。一方面要扎根育人实际,主动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和教师育人规律;另一方面要扎根学生实际,主动研究学生特点和学生需求。那么,“以人为本”思想在辅导员工作中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说,在辅导员工作中为什么要深入探索学生呢?为了进一步揭示这一问题,我们将教育切分为五个阶段,并将其相互关系图示如下:

图片1.png

基于上图,我们分析如下:

第一,探索是整个教育的起点,若不对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学生特点、学生需求等进行探索,就无法有效进行教育的其他环节。

第二,教育是基于“探索学生-认识学生-满足学生-教育学生-成果反思”五个阶段的无限循环,这就说明了对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的探索不是一次性的,也就恰恰证明了在辅导员工作中“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

三、如何践行“以人为本”思想

(一)践行“以人为本”思想,要坚持三项原则

在“以人为本”这个概念中,“人”既可以是集体名词,也可以是个体名词。若按前者理解,“以人为本”即为以个体学生为本,尊重个体学生的特点,满足个体学生的需求;若按后者理解,“以人为本”即为以全体学生为本,尊重群体共有特点,满足群体共同需求。这两个理解并无对错,但是却牵扯到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个性化与群体化问题。

首先,坚持尊重个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矛盾的特殊性使得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学生也是如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也就表现为不同的思想、行为特征。因此,要想更好地教育和引导他们,必须先尊重他们,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其次,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尊重个性,不能忽视集体主义原则。辅导员要把集体主义作为学生思想引导的主要内容。近年来,伴随着西方思想的不断渗透,个人主义思潮在高校青年学生中不断蔓延。因此,作为辅导员,要讲清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避免个别学生借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等过度散布个人主义思想。

再次,坚持合理性原则。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绝不等于放纵与放任,不能违背合理性原则。部分学生以辅导员要“以人为本”为由,拒绝辅导员对自己的教育引导与管理。因此,作为辅导员,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纠错止错的能力,增强教育引导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个性、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强化辅导员的管理与引导。

(二)践行“以人为本”思想,要增强对象研究意识

如前文所述,“以人为本”思想的践行,要以探索学生工作规律、探索学生特点为前提。因此,作为辅导员,要增强岗位研究意识、对象研究意识。

首先,要研究学生工作规律。学生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说其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研究领域,那就是学生事务管理、学生服务与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等,通过分模块研究,探索其中存在的规律,形成学生工作的系统理论,进而指导学生工作的开展。

其次,要研究学生特点。学生在辅导员工作范畴中具有双重地位,既是辅导员工作的客体,又是学习成长成才的主体。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要主动研究学生特点,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性格、意愿、知识储备、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通过这些研究,全面揭示学生现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便采取个性化的工作方法,最终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工作,使学生从他律逐步发展为自律。

(三)践行“以人为本”思想,要增强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指服务主体对服务客体提供服务的观念和愿望。一般而言,服务意识的高低与客体的服务体验呈正相关,即服务意识越高,客体的服务体验越好;反之,则越差。因此,在“以人为本”思想的背景下,提高辅导员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尤为重要。

首先,要提高服务能力。当前,学生背景、社会环境、国际环境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作为辅导员,如何将这些变化融入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过程中,这需要我们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具体而言,一是辅导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处理好“多元”与“一元”的辩证关系,既不要打着“文化多元”的口号而忽视意识形态引导、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不要打着“文化一元”的口号而阻止学生对问题的多维度思考,而是要在增强学生“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培养他们明辨是非、批判思维的能力,引导他们在多元文化的接触过程中树立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与荣誉感。二是要掌握工作艺术。辅导员工作是一门艺术,如何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何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这关键在于辅导员对工作艺术的掌握程度。具体而言,辅导员工作艺术包含语言艺术、组织艺术、协调艺术、管理艺术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辅导员工作才能游刃有余。

其次,要优化服务输出。学生对在校体验的关注倒逼着辅导员要优化自己的服务输出。所谓优化服务输出,就是指辅导员在对学生提供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兼顾每一名学生,增强服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具体而言,一是辅导员要主动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提供有差异化的服务,做到因材施教、精准育人。二是辅导员要有仁爱之心,甘为人梯,与青年大学生在心理上同频,在行动上共振,在思想上共鸣,努力构建和谐度更高、互动性更强的新型师生关系,永做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

四、结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辅导员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与服务的主要职责,其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在校体验,对高等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推动辅导员工作深入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将大有裨益。

[作者:王玉蛟,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辅导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英国雷丁大学访问学者。]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