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案例 > 正文

青海大学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着力加强“双创”人才培养

青海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优化教学模式,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完善工作机制,厚植创新创业“土壤”。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双创”教育工作,努力构建“党委书记主抓、分管校长负责、院系专家参与、企业园区联动、学生积极投入”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格局。制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师生共促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落实举措,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探索建立“兴趣激发”“组建团队”“生产实践”“商业实战”“走向园区”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开展阶段性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完善创新创业培训与指导服务体系,针对重点项目开展针对性指导,积极培育、精心打磨参赛项目,每年举办各类培训活动100余场,参与学生逾万人次,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竞赛“人人参与、层层选拔”的浓厚氛围。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和“大学生创业扶持金”等,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10余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资金保障。多渠道引入社会支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础设施改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厚植“双创”人才成长沃土。

搭建服务平台,播撒创新创业“种子”。强化平台建设,建立海西州创新工坊、湟中县群加野外认药实践教学基地、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实习基地等270余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建成4万余平米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6000余平米的创新大厦,打造14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立项建设40个创新创业工坊,为学生开展培训、学习和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强化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双创”培训50余次,帮助教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累计参与人数达600余人;聘请省内外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天使投资人等200余人担任“双创”职业生涯导师,面向全校师生授课,着力打造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强化服务保障,先后投入100万元用于开发和完善学校“创新创业管理平台”,建立健全赛事信息发布、学生报名参赛、在线提交作品、专家在线评审等项目管理流程,打造“双创”项目一站式服务管理平台,推动实现“双创”数据可视化、动态化管理,以信息化技术提升“双创”效能。

优化教学模式,产出创新创业“果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建设,构建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互联互通的多学科一体化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累计开设创新创业必修、选修课程50余门。探索实施创新创业学分制改革,建立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及转换制度,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衔接。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等高水平竞赛和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覆盖全部二级学院和本硕博学段的创新创业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创新创业“牛人大讲堂”“创新创业训练营”等培训50余期,进一步完善“双创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提升、创业就业指导”的梯级式“双创”能力培养模式。依托院系科研资源,持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遴选孵化入驻创新中心学生创业团队300余家,扶持立项大学生创意团队370余个,鼓励教师通过创办科技型公司、设立科研项目等形式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近5年来,学生获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奖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奖660余项。学校获评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