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案例 > 正文

汕头大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推进新时代思政教育

近日,汕头大学参与“社区公共设施艺术化——韩江流域爱心救生竿再设计”(以下简称“爱心竿”)服务性劳动课的师生一行46人,出发前往广东汕头梅溪桥、西堤公园等地,开启了本学期该门课程的调研工作。

通过长期调研,学生们发现韩江流域梅溪河周边存在环境卫生死角、救生竿被挪用、违法垂钓等不良现状。过去两年里,该课程通过与安和义务救援队合作,着力解决韩江梅溪河堤岸旁救生竿经常被挪用、关键时刻无法起到救援作用的问题。同学们集思广益参与设计,最终挑选出最佳方案进行制作安装。第一学期设计的救生竿成品有几个亮点:在救生竿上安装GPS定位器,当救生竿发生位移时,后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App软件收到提醒消息,第一时间了解可能发生的意外落水事件或救生竿被挪用等情况;救生竿经改良后的伸缩结构更能适应放置空间的变化,以便近距离进行救援操作;安装监控摄像头和太阳能灯,方便夜间取用救生竿等。第二学期,师生们在原有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对救生竿进行再设计,为其装上“太阳能救生竿启用报警装置”,进一步发挥救生竿的救援作用。

“爱心竿”课程是汕头大学一门服务性劳动课程。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教育汕大学子崇德向善、回报社会,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早在2010年,汕头大学尝试运用“服务学习”的理念开设课程。自2012年起,学校将该类课程设置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不断优化课程传授模式,在运用“社会大课堂”开展思政育人和劳动育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该类课程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社区服务为目的,将“社会大课堂”和“校园小课堂”有机融合,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体验机会,使课程学习既实用又有趣,更容易被学生群体接受。课程注重与学科专业相结合,有效处理学习与劳动的关系,协调好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增强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涵养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经过12年的探索与积累,汕头大学形成了涵盖8个模块99门课程的课程群,涉足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领域。人与他人领域的服务对象有残障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家境困难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妇女、老人等;人与自然领域的服务内容包括海洋、山林、水资源保护以及环保宣传等;人与社会领域涉及社区公共设施艺术化、历史文化传承、乡村服务等。

该类课程在高校思政育人和劳动育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们将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树立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通过善行义举塑造大学生宽容、友善等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培养仁爱之心与应对困难挑战的毅力,展现出大学生勇于担当的大局意识。

(作者:刘祥玲,汕头大学粤东高校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