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案例 > 正文

柳州工学院: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构建新时代高校全程育人 生态系统

一、案例简介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由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利用业余时间,自愿向社会无偿提供服务的各种活动。  

柳州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于2016年成立了“红瓶子”志愿服务项目,原项目名称为“红瓶子”校园微公益,即通过招募校园大学生志愿者,收集校园内塑料瓶、易拉罐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可回收饮料瓶,团队统一组织回收和变卖,所获得的资金用于开展校内外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但此项目运行方式单一,实践育人意识淡薄,同时也存在激励和保障机制缺失、专业化程度不高、与社会的衔接和整合不够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将志愿服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现全方位育人、实践育人,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针对这个情况,机械工程系构建了一种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的社会实践模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构建“红瓶子”志愿服务项目生态系统,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果。“红瓶子”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18年广西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18年“创青春”启迪控股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

二、案例分析处理

“红瓶子”志愿服务项目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构建实践

(一)“红瓶子”志愿服务项目生态系统构成要素

“红瓶子”志愿服务项目生态系统构成要素有供应方、支持方、需求方、参与方。供应方:“红瓶子”志愿服务项目团队;支持方:各大高校、各市团市委宣教部、基层单位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其他公益组织等;需求方:征集需要获得帮助的微心愿、微项目等,并通过投票、点赞等方式筛选项目,确定需求方,最终开展帮扶工作;参与方:通过众筹方式,招募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

(二)“红瓶子”志愿服务项目生态系统运行模式

本项目构建了一种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的社会实践模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依托“互联网+环保公益服务”平台,将高校、社区、其他公益组织、政府等组成一个双向信息传递与资源共享的庞大资源网。利用这个资源网,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实践育人。具体运行模式如图1:

1_meitu_4.jpg

图1:“红瓶子”志愿服务项目的生态系统图

(三)“红瓶子”志愿服务项目的特点

本项目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互联网+环保公益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形成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型模式。

1.实行线上、线下众筹,创新渠道,整合资源。

通过线上、线下,利用“互联网+环保公益服务”平台,对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资金、人力等进行众筹,利用大众之力,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

2.广泛吸纳校外资源,多方联动,各司其职。

与各大高校、各级团委、基层单位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青年社会组织等达成共建合作关系,为志愿服务项目提供经费、物资、场地、人力、智力、培训等资源。

3.实现“造血功能”,让志愿服务摆脱资金窘境。

通过变卖志愿者捐募的塑料瓶所得、回收装置和众筹网站广告收入,为开展其他志愿项目提供了经费支持,取之于志愿服务,用之于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拥有“造血功能”,生生不息。

4.抓好项目来源,提高志愿服务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志愿服务项目紧密对接志愿服务项目与理论课程、专业课程,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筹集相关志愿服务项目,如:红军长征纪念馆的清理工作、养老院家电维修、社区计算机维护、贫困学校支教活动等。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更深刻了解思想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互助意识。

5.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项目监督与评价系统,让项目管理更为科学和高效。

“互联网+环保公益服务”平台建立有一套志愿服务项目的监督与评价系统,对已完成的每个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跟踪,了解需求方对志愿服务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改进志愿服务的质量。同时也会对志愿者的表现进行评分,此评分可以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的依据。

三、工作思考与建议

志愿服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有利于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有益于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能培育大学生弘扬社会正气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新时代新风。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