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案例简述
大一学生小杰(化名)的父母常年因为工作原因,聚少离多。疫情期间,二人长期居家隔离,却总是吵架,每当二人争吵过后,总是通过小杰的姐姐和小杰在中间传话,有时候话没有传到位,还会迁怒到小杰姐妹俩身上。小杰经常产生矛盾的心理,有时她觉得既然父母这么不认可彼此,那么分开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可是有时候,她内心又极度害怕父母分开,为此,小杰时常感到郁闷,压抑,失眠,不想和人交流。她认为这样的氛围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网课学习和生活,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调整。
二、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关键人物是大一女生,由于家庭关系中父母矛盾在疫情期间爆发,触发了学生的思想波动,引发亲子关系紧张,最终促发学生出现郁闷,压抑,失眠,不想和人交流等心理状态。这是典型的辅导员九大职能中因大学生家庭关系问题而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类问题。
三、 解题思路
大学生心理问题一般分为发展性心理问题与障碍性心理问题,案例中小杰在疫情防控这个特殊背景下,由家庭关系问题引发个人情绪波动,从而影响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这是明显的发展性心理问题中的人际适应困难型问题。发展性心理问题的发生往往有三个关键因素,现实问题的客观性,思想问题的波动性,心理问题的滞后性,在案例处理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三个关键因素进行逆循环逐个攻破。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关注小杰目前的情绪状态,其次,帮助学生分离出目前处境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最后精准指导学生解决在疫情下出现的家庭关系现实问题,思路图如下:
四、具体措施
围绕以上的思路,开展的具体措施如下:
1.及时回应学生,向小杰对我的信任表示感谢,进一步确定学生目前心理状态的持续时间以及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这是初步判定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是否向障碍性心理问题转化的关键一步。案例中,学生小杰的实际情况比较乐观,时间周期不长,有自知力,且有强烈的情绪调节需求,没有出现心理问题的泛化,在辅导员情绪疏导的能力范围内。
2.帮助小杰正确认识目前情绪状态以及心理波动的客观性。由于疫情期间,家庭生活空间重叠,家庭成员观念差异,受疫情影响的负性情绪宣泄以及缺乏安全感引发的控制欲等因素都会容易促发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加上父母长期聚少离多,使得这种矛盾会更加对立。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像小杰一样的情绪状态,这是普遍性问题。同时,焦虑、不安、郁闷等情绪其实是我们的心理保护机制在发挥作用,甚至一定的焦虑有助于我们激活内在动力,快速解决问题。通过客观分析,帮助小杰正确认识目前的心境,并且告诉小杰,任何情绪都有存在的价值,要学会接纳任何时候的自己,遵循心理情绪问题“减多原理”,越着急调节,反而越会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
3.进一步帮助小杰分析目前自己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边界。担忧家庭关系问题影响自己的学业、生活,在当中间人过程中的被误解以及迁怒使得学生心生埋怨,希望回避父母冲突,却忽略了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与义务,这是学生的思想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父母会通过自己以及姐姐作传话人?这背后的内在想法是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作为父母,也有向子女求助的时候,父母关系出现问题,希望子女做调解,一方面是二人本身对这段关系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子女作为大学生在他们心中的作用和价值。和谐家庭关系要靠家庭成员中的每一个人,在缓和家庭矛盾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委屈和碰壁,但这也正是我们承担责任和展现价值的关键时候。
4.在对学生进行情绪疏导和思想引导后,就要对学生的现实问题进行精准指导。首先让学生回忆父母的相处模式,真的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吗?如果没有,那么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类似的矛盾,父母之间发生冲突其实恰巧是解决问题的契机,冲突的根源包括异性思维模式的差异等很多原因,发掘父母的共生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缓解家庭关系冲突,也有利于小杰以后的人际关系处理。
5.在引导学生处理家庭关系问题时也要教会学生合理期待。坚持边界原则,让小杰思考,在这段关系处理中,自己可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管辖范围,如果超越了自己的能力范畴,就要直接告诉父母,并且要让他们学会直面问题和自我承担责任。对于自己能力以外的事,要引导小杰学会接纳,尽量不让自己无法决策和行动的事影响到自己可以实际把控的学习和生活。
6.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走出情绪低谷,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跟踪观察,形成育人闭环合路。
五、案例启发
1.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会遇到环境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等发展性心理问题,而大一女学生作为特殊群体,更容易敏感和情感卷入,出现失衡状态和内心冲突。因为疫情原因而引发的家庭人际冲突给本来就处于社会关系梳理期的新生来说增加了挑战。对此,我们要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开出的“药方”要有综合疗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根子问题,也要帮助他们提高自我分化能力,即不被他人情绪所影响的能力,不把自己的坏情绪归咎于他人,同时不过于卷入他人的情境中去,不夸大问题、放大无力感,而是学会做好做实自己应该做的事。
2.虽然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存在滞后性,并且疫情防控时间段与每年学生突发心理问题的季节性(3-5月)完全重合,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特殊时期与不同季节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以学校“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为载体,开展线上咨询,做好学生情绪疏导工作,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己和群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同步提升。
专家点评
案例结合疫情背景,紧扣学生出现的家庭关系问题引发的心理冲突实际,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案例定性准确,思路清晰,高度概括了发展性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与解题路径,分析精准到位。在具体举措中,熟练运用心理学原理以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用正确的钥匙打开了学生的心门,为学生传授了提高心理效能的技巧,做到了辅导员工作的“润”心育人。案例启示有深度,有广度,引人思考,既有解决个案的特殊性,也有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症下药的普遍性,值得借鉴。
(点评人:方可,西南石油大学心理发展与服务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