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案例 > 正文

惠州学院:“我们的节日”德育系列活动

一、背景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引导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大力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富有价值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中华美德的情感源泉。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当代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由于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年纪尚轻,缺乏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容易冲动,加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存在不理性的思想和行为。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我校依托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四大传统节日,开展传统节日德育系列活动。

二、工作目标

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诞生、传承以及发展,与爱国主义精神和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数千年来,正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坚守和传承爱国传统,中华民族才战胜了诸多磨难挫折,创造了无数辉煌灿烂。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着力打造富有惠州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品牌,丰富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是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重要节点,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引导作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着力营造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浓厚节日氛围。

三、做法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和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我们的节日”是政法学院2017年申报的校级思政项目,自立项以来,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通过清明节开展追思感恩教育;通过端午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教育;通过中秋节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到目前,共开展了九场。2017年5月30日开展了第一场——《我们的节日•端午》;2017年10月4日开展了第二场——《我们的节日•中秋》;2018年4月1日开展了第三场——《我们的节日•清明》;2018年10月4日开展了第四场——《我们的节日•中秋》;2018年10月17日开展了第五场——《我们的节日•重阳》;2019年6月6日开展了第六场——《我们的节日•端午》;2019年9月17日开展了第七场——《我们的节日•中秋》;2020年4月4日开展了第八场活动——《我们的节日•清明》。2020年6月24日开展了第九场活动——《我们的节日•端午》。

(一)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利用传统节日资源,通过网络宣传、讲座、制作民俗工艺品、歌唱、舞蹈等形式,讲述传统节日的内涵、传统节日与爱国主义的联系。结合不同的传统节日,从爱国情怀的角度阐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道理。通过多形式多频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爱国主义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与民俗文化相结合

邀请民间艺术家,指导广大师生制作民俗工艺品。比如:端午节制作龙船、端午香囊等民俗作品;中秋节制作泥塑明信片和灯笼,重阳节制作风筝等工艺品,让广大师生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邀请民间书法家或者学校美术学院的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节日主题进行书法创作,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艺术瑰宝。

(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开展社会实践,拉近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距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精心设计和组织落实节庆活动开展。例如:鼓励和组织历史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挖掘传统节庆文化及地方历史文化的独特内涵,在节庆活动现场进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宣讲;鼓励和组织中文专业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深入梳理节庆诗词及民俗文化,在节庆现场吟颂诗词;鼓励和组织音乐专业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深入编排具有节庆元素的歌曲和舞蹈。鼓励和组织美术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节日主题,进行书法创作。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把项目实践活动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使活动从策划到实施达到整体性、系统性、独特性和有效性的高度统一。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应用空间,学生集思广益发挥专业优势,促使活动形式创新、内容丰富、德育主题目标清晰,学生自己策划的活动对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更强。

四、成效与思考

(一)工作成效

“我们的节日”系列德育活动,师生参与度高,活动影响力大,成效显著,结项时被评为优秀学生工作项目,同时受到校内外人士的一致肯定。尤其是今年清明节线上祭奠活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易班”、学校官方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开展,全校师生参加,校内外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发布网、南方+、“易班”思政平台、惠州日报、惠州文明网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成效显著。本项目2018年结项时被评为优秀学生工作项目;在以文化人、地方资源挖掘、协同育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以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特色。社会转型之际,文化日益多元,一些人主观地认为现代的年轻人只对西方文化感兴趣,而事实却并不如此,我们组织的“我们的节日”活动的成功举办打破了部分人的主观臆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品牌活动——“我们的节日”德育系列活动已经开展了9次,同学们积极参与,从活动策划,活动开展和活动总结各个环节,我院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他们纷纷表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感到特别自豪。

二是以地方文化资源作为文化育人特色。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开发利用地方独特的东江历史文化资源,围绕培育人才这个核心,善于联合地方民间文艺团体和单位,将地方特有的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将地方文化特色转化为学校的育人特色。

三是与地方携手共建、协同育人。学校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民间教育热心人士的广泛教育资源优势,把走出去与请进来、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

(二)思考

一是创新活动形式,营造氛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德育活动,在引导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同时,不仅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还要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开展系列互动活动,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与学生的成长特点相适应,增强节日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使“我们的节日”效果深入人心。

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传统节日实践活动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根据不同传统节日,通过开展讲座讲述传统节日内涵的同时, 不断拓宽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参加主题活动的同时,爱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我们的节日”德育系列活动可以与重大纪念活动相结合,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系列庆祝或纪念活动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莘莘学子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面向未来,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

三是加强宣传,务求实效。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根据不同的节日特点,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传统习俗的解读,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的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传统节日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氛围。

(作者:蒋炜、李实、罗传宝、吴桂碧、陈曦、焦一娟、罗薇)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