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案例 > 正文

华侨大学:以“易”为船,创新文化育人模式——“易百天遇见不一样的自己”系列活动

一、文化育人案例简介

“青春不迷茫,何以叫青春。” 迷茫,已成了青春的代名词,也是诸多大学生都会经历的阶段。每年9月,成批的大学新生们怀揣着对过去的怀念、当下的迷茫和未来的憧憬步入象牙塔,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当十八岁的花样年华遇上成长的懵懂,难免产生困惑和迷茫。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就需要为初来乍到的大一新生们提供适应性的平台,尽快帮助他们熟悉大学生活,及时找准定位。

为此,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设计了“易百天遇见不一样的自己”系列活动,以易班为船,以学风建设为帆,创新文化育人新模式,竭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项目以“100天”为活动周期,以适用较广的生涯辅导工具之一——“愿景九宫格”为主线,借助易班等网络教育平台,将新老生共进交流会、读书交流会、易百天遇见不一样的自己、五优联展等多个活动有机结合,多举并进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目标与方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对内发现潜能,对外发现可能,在合理规划自己大学生活的同时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案例处理分析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摆脱了高考的重压,身心得到空前的“自由”和放松,加之距求职尚早,新生普遍目标缺失。同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又离开了父母的约束、中学老师的“监管”,面对五彩斑斓的大学生活,缺乏学习动力和自制力,新生们感到不知所措。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社团组织招新,活动应接不暇,不知道是否还要继续参加下去;面对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生活习性不同的新伙伴、舍友,不知道该怎么相处;面对各种活动、聚会的花销,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一,不参加心里不安,参加经济上又不允许,内心矛盾。如何改变现状,帮助新生摆脱迷茫,做学生的引路人,是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攻克的难题。

结合新生入学存在的诸多问题,项目负责人创新性地实行了“易”百天遇见不一样的自己系列活动。其中,“易”具有改变的涵义,“易百天”既取“100天”的谐音,也包含力求改变,助力发展的殷切希望。它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之间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将学生的大学生活分为学习进修、职业发展、人际交往、个人情感、身心健康、休闲娱乐、财务管理、家庭生活、服务社会共九大板块,运用易班等网络教育平台,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积极举办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易百天”活动,多举措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使育人工作由“输血式”的他律向“造血式”的自律转变。

1_meitu_13.jpg

(一)“薪火相传”——新老生共进交流会

以帮助新生为主要目的,新老生共进交流会构建了新生与老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使新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院相关专业并及时借鉴前辈的有益经验。同时建立新生与学姐学长们乃至学院的密切联系,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让新生们在熟悉学校与学院的前提下,增强归属感与凝聚力,并在共进交流会末尾,启动新一届“易百天遇见不一样的自己”系列活动。

(二)“以书会友”——读书交流会

“多读书、读好书”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做之事。读书不仅能拓展知识面、增加谈吐的质量和深度,还可以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寻找共鸣、启迪心灵。通过邀请专业老师定期开设阅读书目,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阅读,开学后开展读书交流会展示汇报,为不同年级学生的交流互动打造良好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专业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带动学风建设,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三)“脱胎换骨”——“易百天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大学的学习不仅包括传统的知识学习,还涉及能力培养的多重维度。“易百天遇见不一样的自己”活动依据 “生涯九宫格”,从人一生生涯发展的角度,围绕学习进修、职业发展、人际交往、个人情感、身心健康、休闲娱乐、财务管理、家庭生活、服务社会等九个方面内容,并借助易班工作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开展网络微课、学习打卡等活动,线下围绕“生涯九宫格”内容组队PK展示,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新生从入学初期养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四)“互学互鉴”——“五优联展”

新生们经过100天的成长蜕变,学院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开展“五优联展”活动,展出优秀的课堂笔记,优秀的读书笔记,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优秀的社会调查论文以及公共危机案例分析大赛报告,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们在相互学习借鉴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风建设的长期有效开展。

三、启示与思考

“易百天遇见不一样的自己”系列活动融合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新课标理念,以“行动学习法”“生涯九宫格”为指导思想,以学风建设为主题,兼顾能力提升、情感培养、团队合作、社会服务等多重维度,使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在象牙塔中绽放自己,实现文化育人。

本项目已成功举办5年,近2000人次参与其中,在对部分参与该活动的学生后期信息跟踪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该项目在有效帮助新生摆脱入学迷茫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自我的规划,并对择业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5年间该项目也成功立项2018年华侨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活动、2017-2018校易班建设项目活动,同时项目负责人以此项目参加福建省易班发展中心“宣传新思想 勇担新使命”首届思政网络课程设计大赛获二等奖、厦门市高校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优秀工作案例。在此期间,我们也逐步得出以下启示与思考。

(一)辩证运用21天习惯养成理论

据研究,养成一个习惯至少需要21天,而养成一个较难的习惯需要30-40天,并且习惯坚持的时间越长,养成的习惯越牢。“100天”系列品牌活动以100天为期,契合了人类生理与心理上的适应期限,又留有保持和形成的时间,从活动执行与反馈中发现,100天可使大部分学生成功地巩固并维持一个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在后天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自动化、下意识的思维方式、行为倾向和价值选择,具有可塑性、稳定性、自动性和双向性等特点。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指出, “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易百天遇见不一样的自己”系列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使之稳定化,最终成为一种力量,以此来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二)以行动学习思维应对大学变化

通过实践发现,将学生们置身于一个专门以自我升华为目的的背景环境中,日常打卡可以帮助学生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充分发挥团队的主观能动性,组成学习的团队,群策群力,互相支持,分享知识与经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背靠学习团队,解决这些棘手的难题。活动期间,学生不仅是自己学习的规划者、责任者和管理者,还是集体中学习的分享者。我们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新的学习、社交环境中准确定位,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游刃有余,孕育行动学习思维以解决生活中的棘手问题。

(三)“正激励”强化学生积极行为

“易百天遇见不一样的自己”系列活动符合积极心理学以人类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的主张,通过举行读书交流会使优秀读书心得与笔记得到赞许;通过“易百天遇见不一样的自己”对严格自律的同学颁奖;通过五优联展展出大赛优秀作品对同学的行为进行正向激励。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激发同学们的潜在能力,同时配合组内打卡、团队监督,实现学习态度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四)跟踪调研保证活动效果

后期主办方对活动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线下采访,跟踪“100天”系列活动效果,一方面能对活动参与者起到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对该活动的效果进行反馈评价,以便主办方不断总结完善活动方案。据统计,90%的过往参与者至今依然保持着诸如练字、单词打卡的习惯,其中也不乏在生活交际、财务管理、学习、就业等方面的佼佼者。在新一轮的活动中,主办方也邀请往年优秀的活动参与者现身说法,与新生交流共进,让薪火相传。今后,我们也不断优化活动方案,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形成连贯式、联动性的长效机制,助力新生成长。

四、专家点评

“易百天遇见不一样的自己”系列活动融合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新课标理念,实现了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自治自理,最终形成规划性、系统性生活习惯,总体上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意识、学习意识、规划意识。后期还需进一步强化宣传力度,扩大活动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力求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进一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搭建师生联系桥梁、搭建新老生互动桥梁,实现各种优质学习资源的共享共通共用,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学生反馈机制,探寻活动进一步完善发展的方向。

专家的姓名:陈捷

工作单位职务:华侨大学学生工作部长、学生处处长。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育对象、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首席专家、福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