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案例 > 正文

惠州学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困难学生政治教育的探索

一、背景

困难学生的思想问题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资助育人的重要难题。随着国家精准资助工作的开展,高校对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是这些学生的思想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受助学生出现诚信丢失、责任感缺失、崇尚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问题。当今时代,整个社会大环境都处在新媒体的覆盖下,新媒体的猛烈冲击对高校困难学生的价值观、认知理念、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运用新媒体更好地开展高校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做法

解决高校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重点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着手,探索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和符合当今高校困难学生学习需求、心理期待的思政教育。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经过多年探索,推出以“讲好红色故事与当兵故事”、“讲好海外研学与资助故事”、“讲好学生典型和援藏支教故事、“讲好学生志愿服务和下乡实践故事”等四大载体和“爱国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四大主题为内容的系列故事活动,创新和改进高校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宣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一)以爱国教育为主题,讲好中国故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现阶段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

1.讲好红色经典故事。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历来重视困难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向学生开展红色教育和爱国教育。一是利用惠州周边革命资源优势,组织困难学生深入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叶挺纪念园、邓演达故居等,现场邀请工作人员为学生讲授革命壮举和感人事迹。二是利用支部活动、团日活动、主题班会、通过H5、微课堂等形式为学生播放红色电影、纪录片,讲述红色故事,阅读红色家书,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2.讲好强军报国故事。大学生应征入伍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我国军士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对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意义重大。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通过邀请退役复学的优秀大学生分享服兵役期间的军营生活,利用微信、抖音、易班、青年之声等平台传播退役大学生的当兵故事,短视频宣传退役大学生毕业后考研考公务员、响应“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号召的故事,组织困难学生观看《强军之路》等纪录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的强军意识和爱国情怀。同时,也以此为契机向困难学生宣传大学生应征入伍的优惠政策,引导学生主动参军,投身到国家强军队伍行列,用青春告白祖国。

(二)以感恩教育为主题,讲好资助故事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历来受到人们重视。加强感恩教育,可以通过讲好受助学生的故事进行。

1.讲好海外研学故事。通过邀请赴海外境外游学的优秀受助学生分享游学、实习故事,强化受助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懂得知恩、感恩,做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播者。

2.举行助学征文比赛。利用每年的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开展诚信感恩助学征文比赛,让学生通过书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受助经历,分享自己的受助心得体会,使学生领悟到国家资助之恩、学校教育之恩、父母老师同学关爱之恩,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并引导学生培养爱国、爱校、爱家情怀,利用自己的切身行动和努力奋斗回馈国家、回馈社会、报答父母。

(三)以励志教育为主题,讲好惠院故事

励志教育是一种以唤醒、激发贫困大学生主观意识,增强其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学生身边真实的先进人物故事是很好的励志教育题材,主要要讲好惠院两个故事。

1.讲好学生典型故事。高校有意识地培育、树立一些优秀贫困大学生榜样,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可以鼓舞、激励其他学生,使更多的贫困大学生能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他们学习。惠州学院在办学以来,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优秀校友和励志、感人的学生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惠院人。通过“励志之星”、“阆苑好青年”、“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和杰出校友论坛、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会等活动,深入挖掘优秀校友、在校学生的典型事迹,形成“一人一故事”系列报道,在学生中营造自立自强、奋发图强、拼搏进取的氛围。

2.讲好援藏支教故事。西藏地处国家西南边陲,空气稀薄,生存条件相对较差,学校、学院通过邀请在校期间志愿参加援藏支教的大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向同学们讲述自己在西藏偏远地区支教过程中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支教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差异、身心适应以及解决困难的过程等,并将援藏志愿者的支教故事拍成纪录片,用于分享,给未能去西藏援藏的同学打开一扇窗,也给他们树立了积极的榜样。

(四)以社会责任教育为主题,讲好实践故事

社会责任教育是与贫困大学生获得物质或经济资助相伴产生的一种教育形式,旨在培养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良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

1.讲好志愿服务故事。成立“国家资助助成长,理想信念铸成才”青春励志宣讲团,通过有意识地组织困难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将其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做法和优秀典型案例进行线上线下宣传和推广,用正能量激励困难学生励志成才,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意识。

2.讲好下乡实践故事。通过寒暑假组织家庭困难学生赴贫困山区开展支教支农、校园宣讲、学习参访、创新调研等下乡实践活动,反哺家乡,服务社会。同时依托“国家资助助成长,理想信念铸成才”青春励志宣讲团等学生团队和平台,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促进朋辈之间的相互激励与影响,提升困难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育他们的感恩奉献意识。

三、成效

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通过举办体系化的系列故事宣讲活动,为增强高校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良好成效。同时由于受到资助的困难学生主动参与和融入“系列故事”活动的组织、策划、宣讲中,增强了教育的体验感和接受度。这一模式,变被动为主动,由灌输变为获取,切实增强了高校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思考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战决胜之年,在做好高校困难学生精准资助的同时,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实现精神脱贫、树立积极独立的人格,更是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开放性强、传播途径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在丰富高校困难学生思想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同时,其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也影响着高校困难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认知理念、学习方式的形成与塑造,给高校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所以高校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新媒体大环境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填鸭式、灌输式的传统思政教育模式转变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运用情感的力量、朋辈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鼓励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贫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锤炼过硬的技能本领,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使他们在学有所成的基础上,拥有高尚的品德信念。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