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学风建设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量化指标,同时学生成绩是社会以及家长衡量学生在大学的活动、学习、成长水平的重要依据。然而学生在校期间对待学习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 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与国家、社会的新标准、新需求相比,显得捉襟见肘。
二、案例分析
总体上学风状况良好,主流呈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但部分同学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动力差、认知不到位,没有明确的目标,近40% 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没有转变观念,学习依然处于被动状态,得过且过,成绩一般,甚至到大二学业“崩塌”。
2.普遍存在“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对待学 业缺乏紧迫性、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纪律问题突出,沉迷网络,欠学分较多。
3.自主性弱,学习效率低,缺乏自制力,课堂、课后学习的能动性差,学习动机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学业完成率低。
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欠学分情况严重且有个别建档立卡学生不能按时毕业。
三、工作思路
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教育与管理、服务与育人、治理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成长、成才、立榜样、学榜样、成榜样”为工作主思路,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养成教育,强化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重视环节、教育引导、开展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良好班风、 学风、院风、校风的行成。
(一)数据调研,有的放矢
1.以年级、专业、重点课程等维度进行成绩分析及挂科情况统计
表 1:不同年级同专业欠学分分析
表 2:重点课程同期挂科对比分析
2.对比分析近十年各理工科学院一次性毕业率情况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情况统计(以某年级学生为例)
4.整理调研学校2015年及以后弹性学分制改革后续读学生情况
(二)学业预警,转变学习态度
根据前期调研,掌握数据,对欠学分的学生分别以年级、 班级为单位,召开学业预警大会、班会,谈心谈话,分析学业状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黄、橙、红”学业预警,引导学业走向,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对学业存敬畏之心,教育学生明是非、明方向、明善恶。
(三)强化学习,实现“‘逆袭’与‘变形’”
对于课堂、课后学习能动性差的学生,针对重难点课程,学院举行“变形计”—微课堂学习帮扶活动,通过学霸讲课、传授高效学习方法经验的形式,来帮扶后进同学有效地提高成绩,降低挂科的风险。使学生在互帮互助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身学习的信心,完善学习方法,提升效率。可以更加轻松地、有针对性地复习通过考试,弥补丢失的学分,真正
实现“逆袭”与“变形”,解决学生学习纪律问题。
表: 参加活动学生考试通过情况统计
以目标驱动为抓手,学生在学期初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定自己的目标,下学期开学对比自己目标完成情况,对于优秀的学生以示鼓励。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对一”先进帮后进,营造良好学风;以严管厚爱为手段,组织欠学分 25 分及以上学生实施线下、线上,网络化、多手段,督促早晚自习。
(四)“树榜样、抓典型”,树立正确学业观
表彰在专业学习、科技创新、文体实践、志愿服务以及学生干部任职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青年学生,树立卓越典型,敦促全体同学向身边的优秀榜样学习。勉励学生打下扎实基础,开阔学术视野,勇攀学术高峰,全院范围内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各年级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榜样人物”,进行“开讲啦”活动,向学生传授优秀学习经验,认识到自己的偏差,树立正确的学业观,形成内在榜样驱动力。
(五)明确目标,提升学习兴趣
从调查数据可知,大多数的同学对大学的学习生活都有一定的目标与规划,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是有目标不一定预示着专业学习成绩就理想。为此,以学院科技品牌活动为抓手,进行适应性教育,明确目标,针对各年级基础特点和学生的兴趣设置相应讲授课程及实训任务,理论与实践结合, 让参与的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科技制作的 浓厚兴趣、提升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动力和进取心。通过
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发展、未来趋势,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达到让学生充分了解电子科学的魅力,不再茫然、盲目、盲从,以提升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目的,解决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
表:学生学习目标情况调查
(六)精准“扶智”,提高学习信心
无论是学困生、贫困生在学习上都因一定的心理影响导致学习困难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帮扶,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青羽成长”提升计划, 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学习活动、兴趣小组,找到自信点,在榜样身边互相学习,提高其在学习上的自信心。
四、主要成效
1.从学风建设引申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要善于使用数据。让学生明确事实,不断校正工作前进方向,调整工作重心, 通过“变形计”微课堂帮扶活动,提高了重点课程的考试通过率,做实了学生工作,提高学习的能效性和学生的自信心。
表:变形计活动有效性统计
2.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学生。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站 在学生的角度和需求,善于运用现代化手段和教育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院科技品牌活动加强了学生的适应性和对大学的认知,转变学习观念,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焕发教育的生机。
表:近几年参与人数及验收成功率统计
3.及时将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治理与建设相结 合。在学校弹性学制改革后,从取消退学警告,致力于续读生情况调研,为学业预警制度做支撑,学业预警制度启动后,累计发出学业预警通知单300余份,将严管厚爱进行到底,让学生实实在在意识到学习的紧迫性,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学习压力,才会有动力去努力,去奋斗。
4.精准帮扶,青羽成长。针对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实施精准
帮扶计划,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青羽成长”提升计划实施以来,累计200余名贫困学生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自身的就业、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9届应届毕业生中,考研比例较去年增长10%。
五、工作思考
加强学风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意识、自我成才观念的需要。学风不是自发的产物,良好学风的建立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多方面关注、培养、提倡和进行教育中逐渐形成。通过各项学风建设活动,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学风,加强适应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同时重视学习交流平台的使用与创新,把学生的学习实践及学院的管理活动纳入系统化、制度化的规范体系中,是今后院办校模式下,不断探索优化学风建设体制,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始终创建优良学风的前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