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案例 > 正文

吉林外国语大学:一例新冠肺炎期间外语类专业女大学生丧亲哀伤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外语类专业大二女生小敏(化名)的奶奶因身患癌症不幸去世。小敏平时是一位寡言、善良的女大学生,很受班级同学和老师的欢迎。幼时起,小敏的父母工作繁忙,一直是慈祥和蔼的奶奶陪伴小敏成长,奶奶对小敏疼爱有加。从小学到高中,奶奶一直陪伴小敏左右,直至升入大学。大一上学期,小敏的奶奶查出癌症晚期,非假期期间,一直是小敏的父母照顾老人。由于新冠肺炎的出现,小敏居家学习不能返校。小敏带着奶奶求医问药,甚至奶奶的饮食、洗漱也由她亲自负责。但是,无情的病魔还是夺走了老人的生命,这对小敏形成巨大的打击,让她觉得自己无依无靠。另外,受疫情影响,葬礼一切从简,不能大操大办,这让小敏认为对不起曾经疼爱自己的奶奶。各方面的打击使得小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言语奇怪、逻辑混乱、待人态度生硬、易怒、焦虑、迷茫、无助、压力增加、网课学习效果差等情况。

二、案例分析

1.女大学生小敏虽然年龄上属于成年人,但是心智上并未完全成熟,根据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观点,小敏无法权衡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而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失衡使她无法在应对心理问题时采取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无法理性看待死亡;

2.幼年时期的小敏因缺少原生家庭父母的陪伴导致无法和父母建立彼此信任的情感依赖关系;

3.奶奶对于小敏而言,不仅仅是祖母的角色,在小敏潜意识里奶奶充当着父母与奶奶的三重角色;

4.小敏作为女生,心思敏感,奶奶是她唯一认同的话语倾诉对象,失去唯一的话语倾诉对象,小敏一时无所适从;

5.疫情期间的葬礼从简让小敏认为愧对奶奶,内心焦虑不堪;

6.丧亲哀伤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小敏的生活、学习、行为、话语表达等。

三、辅导过程

辅导员自大一起就一直担任小敏的辅导员老师。因此,辅导员对小敏比较熟悉。

1.辅导员电话联系小敏进行心理沟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辅导员无法面对面与小敏谈话。所以,辅导员通过电话进行积极性的心理抚慰与心理介入,肯定她的纯善与孝顺。辅导员合理编纂类似的丧亲经历与小敏分享,正确引导该生理解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奶奶的去世应使小敏更加成熟。去世的奶奶不希望看到小敏痛苦的生活。女孩子应当自立自强。

2.在小敏不知情的情况下,辅导员通过电话私下联系小敏的父母,鼓励父母多去包容经历特殊困难时期的女儿,了解小敏平时与父母的关系,并将小敏目前因丧亲出现的心理问题向父母反馈。父母指出小敏是独生女,夫妻二人非常疼爱女儿,孝敬老人,繁忙的工作也是希望小敏可以生活的更好。辅导员指出父母因缺乏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在丧失奶奶后感觉无所依靠。孩子失去奶奶后,父母应当和女儿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表达对祖孙两人真挚的爱。另外,父母需要让小敏换位思考,假设小敏因病去世,奶奶活着,那么去世的小敏愿意奶奶每天活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吗?同时,辅导员与父母沟通疫情期间需要让小敏理解葬礼从简的意义与必要性。总之,父母需要和辅导员配合解决小敏的心理问题。

3.新冠肺炎期间,大学生居家网课无法返校,辅导员需要和小敏的专业课老师进行沟通,将小敏的情况反馈给专业课老师。专业课老师在小敏学业上给予更多关心与鼓励,让小敏感到温暖。

4.辅导员与小敏班内的好友及班委沟通,指导他们经常通过微信等方式与小敏沟通学习、生活方面的共同话题,使小敏感受到同龄人的关爱。

5.辅导员老师通过微信等方式时常关心小敏,鼓励小敏把对奶奶的思念转化成热爱生活与学习的动力。通过观察小敏的朋友圈、班委和家长的反馈,了解小敏的近况,采取恰当方法进行二次、三次,甚至四次心理辅导。

四、辅导效果

整体辅导效果很不错,大概葬礼过后三周,小敏在朋友圈晒出与父母的合照,所配的文字也是积极正能量。专业课老师反馈,小敏学习更加用功,发言积极,作业正确率比之前高出很多,课下经常通过钉钉、微信等方式向老师请教语音、语法等问题。班内好友反馈,小敏经常与同学们主动探讨学习、生活等问题,说话方式不再生硬,逻辑清晰自然,性格开朗。根据小敏母亲的反馈,小敏现在居家认真上网课,立志考研完成奶奶的心愿。小敏经常通过微信向辅导员请教考研英语问题,而不是沉浸在丧亲的悲痛中。

五、辅导启示与思考

1.辅导员应当积极主动关心学生

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具有主动沟通能力。一旦了解到某位学生具有心理问题,应当立即采取“快、精、准”的合理恰当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另外,辅导员绝对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只会加重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辅导员应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抚慰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摆脱心理健康问题。

2.辅导员应当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知识

高校辅导员应当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在平时的工作中,辅导员应当阅读大量的心理学书籍,例如弗洛伊德、荣格、罗洛·梅、欧文·雅洛姆等经典心理学家的文本。用扎实的心理学知识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3.外语类高校女性大学生群体需要辅导员特别关注

外语类高校中的女性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受中西文化双重影响,外语类女大学生心思细腻,情感丰富,容易出现对某些丧亲问题看不开、想不开的情况,甚至钻牛角尖。所以,作为有着外语背景的女性辅导员应当发挥个人专业和性别等优势,深入了解女大学生的身心。

4.辅导员应当积极利用网络心理辅导的新途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辅导员与大学生处于物理空间意义上的分离。因此,通过网络沟通成为心理辅导的新手段。同时,网络辅导也可以维护女大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因为面对面交谈引起的尴尬。

5.辅导员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成为辅导员思政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小敏同学的情况只是反映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缺失的一个侧面。很多大学生由于生命观价值意识薄弱,无法理性对待生命,因此引起自杀、自残、抑郁等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应当结合外语类高校的特点,将克里斯托弗·马洛、海德格尔、萨特、波伏娃、弗洛医德、罗洛·梅、欧文·雅洛姆等人的生命观哲学与心理学引进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使其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6.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应有全员意识

成功的大学生心理辅导必须全员齐参与。辅导员应该有全局意识,合理调动一切资源帮助大学生度过心理“黑暗”期。小敏同学丧亲哀伤心理问题的解决并非仅仅依靠辅导员老师,而是辅导员、专业课老师、班级同学以及父母共同努力达到的效果。专业课老师的参与不但使小敏成绩进步,而且让小敏对未来考研信心满满。班级同学的帮助,直接促进了友谊的发展和班级的团结。父母的安抚,使得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之桥愈加坚固。在全员的帮助下,大学生愈加成熟,愈加理性看待生活与生命。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