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案例 > 正文

吉林外国语大学:跨越疫情障碍,架起情感桥梁——从一名实习学生的经历引发的思考

一、案例回放

“老师,我是在长白山实习的那位同学,为什么张老师说我不用回学校了呢?难道学校不允许我在学校住了吗?”

短短数分钟之内,一名在景区实习的同学连续发了数条微信给老师,问为什么学校不允许他回校住宿,字里行间透露着不解、焦虑、失望和不满。疫情发生以后,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十几条这样询问能否回校的短信,但是这条短信所透露出的明显不满和失望,特别是对老师以往的答复的质问语气和质疑态度,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对这名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决不能像对待一般情况那样简单答复,一句“学校封闭管理、不允许返校。”了之。

为此,经过多方询问和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来这位同学是一名孤儿,入学以来学校多次为其减免学费,而且每年假期安排其住在学校宿舍,因此,学校对这名同学来说就是“家”。疫情发生时,这名同学正在景区酒店实习,由于酒店暂停营业,这名同学便和其他员工一起被隔离在了酒店的宿舍。疫情发生后学校第一时间进行了校园封闭管理,所以经过指导老师和酒店协调安排,这名同学暂时被隔离在了酒店宿舍。酒店员工都是当地人,宿舍整个楼层仅有他一人居住,加之山区生活不便,到山下吃饭往返需要走近两个小时,因此这名同学更加急于返回学校,特别是放寒假以后,这名同学多次与学校联系想返回学校,均未能如愿。由于独自一人居住在宿舍造成的孤独和恐慌,特别是因疫情产生焦虑,加上生活上的不便,导致他对学校产生了误解,以为学校只是在应付了事、老师只是在例行公事,所以意见越来越大,微信连珠炮似地发。

二、应对举措

了解到上述情况后,学校立即责成相关老师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协调酒店对学生的住宿和生活重新进行了调整,安排员工入住宿舍陪伴,既确保安全,又方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积极解决心理问题。安排辅导员老师与这名同学谈心,向该同学说明学校在特殊时期为了全校师生安全采取了特殊措施,一旦疫情解除,仍然可以返回学校居住。同时也鼓励这名同学要克服眼前的困难,利用好这段宝贵的时间,抓紧学习相关课程,坚持锻炼身体,并积极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生活帮助。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这名同学彻底消除了误解,深刻理解了学校的特殊政策,非常感谢学校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情绪逐渐平稳,积极地转入学习当中,并且主动向学校报告个人健康和行程情况,定期向老师汇报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通过对这一案例深入分析“解剖麻雀”,我们感到,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吉林外国语大学建校25年,历来崇尚“华桥”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跨越疫情障碍,架设情感桥梁”原本就是“华桥”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面对疫情,巩固“情”的基础,在学生的学业、毕业和就业工作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性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三、案例评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心用情架设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是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师生心灵与思想的有效途径。

(一)架设情感桥梁,前提是知情。不熟悉学生,不善于从本质上认识和把握师生的思想特点,就不能及时有效地做好管理工作。要知情,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了如指掌。对学生的习惯爱好、家庭情况、脾气性格、工作表现、心理反映等要知根知底。只有知人知心,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其次,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一些老师在学生发生问题后,还没想到,不知道,甚至大呼“怎么可能”,原因就在于平时不了解学生,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而有的老师抱怨学生难管、带学生难,一条重要的原因也在于不知情,往往开错药方。带学生难在知情,也贵在知情,只有真正知情,才能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架设情感桥梁,基础是爱护。要管好学生、带好学生,爱护学生是基础。我校是民办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一致、平等相待。有些老师认为“离学生太近就没有威信”,因而对学生比较冷漠:有的老师信奉“学生是管出来的”,说什么“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这些行为不但会伤学生心、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还会激化师生矛盾,发生一些不应发生的事情。没有爱生之心,就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就难以使学生从内心里服气、服从、服管,难以真正带好学生。要真正做到爱生,必须认清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端正对学生的根本态度,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真心真意为学生服务。

(三)架设情感桥梁,根本是尊重。教育历来强调尊师爱生,但应该看到,尊重是相互的,只强调尊师的一面,而忽视尊重学生的一面,师生就很难一致起来。尊重学生是民办高校老师更应具有的品格,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管理艺术。要以情带生,但感情并不是抽象的,它有着具体的表现,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尊重人。当代青年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往往把是否受到尊重看得比较重。老师如果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就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要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

(四)架设情感桥梁,关键要信任。老师能不能信任学生是架设情感桥梁的关键所在。信任是一种力量,能使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只有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凝聚到一起,让学生人人都当教育者、人人都接受教育,人人都当管理者、人人都接受管理,人人都当监督者、人人都接受监督,才能真正密切师生的关系,推动工作的开展。学生常常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如果老师学习上关心、工作上放心、管理上放手,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切切实实的信任,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