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概述分析
H同学,女,2018级学生。H同学性格偏内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加分活动,学习成绩优异。因家庭贫困在校勤工助学处工作,曾获得励志奖学金,家庭关系良好。
该生在十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两次心理咨询。第一次咨询,主诉怀疑自己生病,觉得自己的生活太过平庸,终日碌碌无为。感觉生活不够精彩,都是因为自己注定是一个平庸的人所导致的。
第二次咨询,H学生想在网上查找抑郁症测试量表,不确定这个量表是否可信。询问她最近是觉得自己有抑郁表现吗?主诉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好,普通的驾照考试也不能一次通过,补考还需要缴费,总是跟家里要钱,而现在疫情期间也不能做兼职赚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平时处理学习问题可以通过努力达成所想,其他的都不尽人意…自己总能看见别人的好,却无法看到自己的好,比也比不过,还总是遇到不好的事情。
针对之前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该生近期有轻度的抑郁倾向。
二、原因分析
1.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该生在我所带学生中成绩名列前茅,是年级学习模范获得者,曾获一等奖学金和校级三好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所以对自己其他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觉得自己在任何一个方面都应该表现优秀,导致该生对自我产生认知偏差,从而陷入错误的认知误区。
2.大学生活的适应程度
大学生活和之前的初高中生活相差很多,更多的是强调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个学习不仅仅只包括书本上的知识。同学们一方面希望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一方面却没有找到让它丰富多彩的方法,由此产生迷茫、焦虑、不安的情绪。
3.支持系统发挥作用
当学生出现迷茫、焦虑、不安等敏感期行为的表现时,她身边的亲人和朝夕相处的朋友可能没有及时地发现或者发现了之后也不知道怎么提供帮助,亲人或朋友应给与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学生本人也要积极地寻求支持系统的帮助。
三、处理方法及过程
1.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并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学生从初高中升入大学,从独自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改变很多原有的认知。当碰到一些处理不了、想不开的问题时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并无法自拔。
作为辅导员,要第一时间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了解问题。正如案例中学生询问老师网上进行的抑郁症测试结果是否准确时,马上告知她要在正规的网站进行测试,并询问她:最近觉得自己有抑郁的症状吗?能和老师说说吗?当学生能够主动对他的一些心理困惑提出询问、寻求帮助时,说明这个心理问题并不是特别难处理,是可以通过帮助进行缓解和解决的。
与H同学沟通时,积极倾听其真实想法,对其认为产生抑郁状态的事件进行具体的探索:是什么样的事情导致、为什么能导致你产生这样的感觉,这个感觉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这期间你的家人朋友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经过了解发现,该生由于驾校考试没有通过,需要进行缴费补考,疫情期间又不能通过兼职来赚钱,跟家人讨这种因自身原因产生的额外费用时会觉得特别不舒服,并觉得自己特别失败,从而产生明显的消极情绪。了解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该生的症状是因一次失败而带来的消极抑郁情绪,需要改变其对于自己认定的平庸无能的错误认知。首先,我们要肯定H同学一直都是一个努力上进、勤俭刻苦的好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比较高的要求,但需要开阔眼界,生活要向远看而不拘泥于一处。改变她喜欢用别人的长处来与自己比较的思维惯性,要扬长避短,学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努力做好自己,对别人的优秀之处要认真欣赏,借鉴学习。
2.借助支持系统的力量
周围环境对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当学生消极或者更严重的极端情绪出现时,需要积极、有意识地寻求身边同学和亲人的帮助。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建立班集体的凝聚力和积极氛围,传播正能量。
四、处理效果
通过两次心理咨询的间隔时间来看,该生社会功能稳定,会因为一些应急事件产生情绪波动。应加强该生的自信心,鼓励其从多方面发展自己,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疫情居家学习期间,应加强与家人的沟通和交流,指导其亲人多多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的建立。
五、经验启示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我认为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及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区别是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我强烈体会到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和增强自信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需要为缺乏自信的大学生给予及时的关爱和援助,帮助他们避免盲目比较、建立自信,创造条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慢慢地增强自信心,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成为具有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和全面综合发展素质型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生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