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案例 > 正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给“抑郁”学生打开一扇心窗

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关乎学生个人学习生活发展的稳定,以及高校甚至社会的稳定。患有抑郁症的同学因个体危机状况,在校园生活内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如不及时干预,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影响自己和他人。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讲明解决措施并提出同类事件的应对方法,为以后的思想引领提供事实和理论依据。

一、案例背景

她是一个在外人眼里看来活泼开朗、大大咧咧、善于交际的女孩,是一个热心、直爽、积极、乐于助人的同学,是班级里的“开心果”。但是她之前由于心理和身体原因休学一年,我在与她的上一任辅导员以及她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了解到她有严重的抑郁症,并伴有自杀倾向,有想停止学业的想法。通过我的观察,以及在她的班级负责人给我的反馈中了解到: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明显抵触和老师的沟通,不爱上课,讨厌学习,甚至连回答老师的问题都会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时还会顶撞老师。平时生活不规律,经常失眠导致早上起不来而不去上课,烦躁易怒,易做出极端行为。于是我主动找她谈话,试图找到她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起初她对我的防备抵触心理很重,谈话中态度强硬,她认为我找她来是为了批评她顶撞老师不去上课的。但我并没有官方化地评判她的对错,而是始终站在她的角度,说明了此事对她日后的影响,并表达出我想要真心帮助她的意愿。她这才慢慢放开对我的防备,主动和我谈心。我与她谈了将近两个小时,了解到她的心理问题在初中时期就已经存在,主要来源于她的母亲和同学。她母亲是一名初中教师,习惯用管理学生的思维来处理她的所有问题,喜欢找她的错误多于对她的认可,这导致她的价值观从小到大以来都遭受着巨大冲击。由于长期得不到肯定,她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且在幼年时期她曾被同学欺凌,这也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由于自卑孤僻所以被同学欺凌,而把被欺凌的经历告诉妈妈后,妈妈却认为她有错,正义得不到伸张,导致她心理创伤进一步加深。二者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发展为现在的抑郁及逆反行为。

二、案例分析

通过交谈过程中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及因素,我发现具有心理问题的人在外表上往往具有欺骗性。是否具有心理问题不能光从一个人的日常行为表现中作出最终判断,而应该多观察与交流,抓住蛛丝马迹,发现其内心冲突的外在体现。而且有抑郁症的同学往往心理伤害持续时间长,衍生出来的表现多种多样,要善于总结,从中找出问题本质,从而“对症下药”进行心理辅导。就本案例而言,我对当事人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1.生家庭和成长环境导致的抑郁

她的原生家庭对她的过度否定,以及成长环境中同学对她的欺凌是她抑郁的主要原因。这里她给我举了几个例子:一是她的朋友被别人单方面欺负,她去帮朋友伸张正义,回来她妈妈却说她朋友被欺负说明她自己也有问题,她应该离她朋友远一点,她交友不慎。这里,她的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也很伤心。在很多事情上,她妈妈最终都将过错归咎于她,这让她开始严重地自卑。二是她的同学对她的欺凌,他们把她堵在男卫生间泼脏水,甚至将化学实验废料扔在她的水杯中。受到如此严重的伤害却由于受妈妈的影响而导致她根本不敢吭声。这些经历在她心理上形成了巨大的创伤,习惯于自我否定最终导致了她走向抑郁。

2.身想法的长期被压抑控制导致的过于情绪化

她告诉我,从小到大她母亲喜欢安排支配她的生活和思想,但是疏于站在她的角度进行思考,导致她的思想与行为长期受压制。而且从初中开始,由于她母亲对她毫无肯定,她产生了叛逆情绪,开始与她母亲较劲。在她按照她母亲的说法去做时,她母亲会出现自己胜利的表现,使她产生只要按母亲说的去做就是向她妥协,就是她输了的想法,于是开始习惯性地做一些与她母亲说的话背道而驰的行为。从那以后无论对错,只要她母亲说了,她就往相反的方向去做,这种赌气情绪开始支配她的生活。长此以往,她缺乏思考,特别容易被情绪控制,习惯性追求自由反抗束缚。而这种情绪从她母亲身上被扩展到所有老师或者约束她的人身上。这种完全的情绪化支配也是她表现出易怒易哭,易于冲撞老师,不爱学习的根本原因。

3.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在大家眼里,她是班级里的“开心果”。她说自己想在所有人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希望大家都可以喜欢她。因为她想极力避免被欺凌等类似事情的发生,所以她要开朗,让自己变得能在人群中“吃得开”。而这与她的内心形成强烈的反差,长此以往给她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负担。

4.有合理的倾诉方式与渠道

 由于以上一系列事情,她对原生家庭和身边朋友都极其不信任,所以自己的事情从来不敢与人倾诉,所有问题她都尝试自己消化。但由于她习惯被情绪支配,她并不能很好地把问题想开,而是越想越情绪化,最后往往用其他极端激进的方式进行自我排解,例如向无关的人或物暴力发泄,或者用疼痛来分散注意力。

三、辅导过程

辅导措施:1.初期进行情绪安抚,阻止其极端情绪的进一步发展,用周围的其他事物暂时转移注意力,给她倒一杯水,递上纸巾,用贴心的语气与她交流,用共情的方法表达自己真心想帮助她的想法,缓解紧张氛围,使其迅速脱离极端情绪并放下对我的戒备。

2.立朋友身份,深入交谈,利用共情、非暴力沟通的技巧,探寻解决问题根源。转换身份,利用自身经历与其产生共鸣,循序渐进,使其降低心理防线,敞开心扉与我交谈。在她打开心扉以后由引导为主转为倾听为主,最终发现问题的潜在矛盾,逐个分析疏导,打开一扇窗,让她能够感觉到光明与温暖,并引导她开始主动与我分享自己遭遇的事情。

3.在严格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安排她身边的同学对她进行关怀帮助。我找到她的室友和班级负责人,向他们说明情况,正向指引他们以关怀者的身份与她建立友谊,融入到她的生活中,以同学角度对她进行帮助,让她感到身边有值得信赖的朋友。并与此同时,通过这些同学了解她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她进入极端状态。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沟通问题,在引导她的同时,由我或者她的班级负责人与老师沟通,保护她的平时分,避免因为与老师交流而产生对学业学习困扰,避免引起她不必要的情绪激动。生活中由这些同学多与其接触,和她约学习、约饭等,让她感到她不是孤独的,而是被人喜欢的,从而逐步缓解她的抑郁情绪。

 4.定期与学生谈心,增加寝室巡查次数。在以往巡查寝室的次数上增加巡查次数,拉进与她之间的距离,定期找她谈心,深入了解她的性格特点,进行多角度观察与分析,便于之后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5.与其家长加强沟通,缓和家庭关系。她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原生家庭,所以缓和家庭关系是本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多次与她的家长通话了解情况,并和她母亲说了她的看法和心理,让她的母亲认识到自己单方面的问题所在,同时能针对性做出让步。首先是减少交流,无意义的交流很可能因价值观不合而再度引起冲突,同时要通过观察与思考重新了解她的想法。二是共情,有意义的交流是能够站在彼此角度的交流。先尝试多站在她的角度思考,理解她的想法以后才能有针对性的交流与应对。三是摒弃成见,长时间的冲突会使双方带有成见,这种惯性会限制对彼此说话的态度和方式,这是冲突延续的关键原因。我会在定期与家长通话确认解决这些问题后,尽力促进双方能够有一次认真的谈心,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学生方面我也会积极引导,让她理解母亲的好意,摒弃成见,形成良好的家庭关系。

辅导效果:

1.她的情绪趋于稳定,极少出现情绪波动,能稳定的在校生活学习,消除了放弃学业的想法。

2.她能够打开心扉,认同我和同学们的好意,能做到主动与我交流、寻求帮助,分享生活中的困惑与不顺。复学前她和她的班级负责人就是朋友,现在他们已经成了好朋友,她主动和他约饭,交流思想,分享经历,寻求帮助。和其他同学关系也很好,成为了她寝室的“大姐大”。

 3.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平衡掌握亲情和友情的处理方法,不偏激处事,懂得合理运营情绪,可以与老师正常沟通,疫情期间跟进也没有出现大的家庭纠纷,生活稳定。

四、启示与思考

患有抑郁症的同学,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都很严重,很容易出现极端行为,是我们的重点关注辅导对象。针对此类同学我们首先要及早发现,注意观察同学们的情绪变化,可以安排负责人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疏导。对于案例中长时间较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我总结出以下方法:

(1)我们首先要阻止其极端行为,初步稳定其情绪,避免对自己对他人造成更大的影响,然后耐心的对其进行疏导。

(2)用共情的办法表达出自己的真诚,取得他们的信任。这里需要注意,抑郁症患者往往排斥别人的关心,认为别人不可能真正理解他们。与他们交流时切忌用中立性、暴力性的语言去交流,要尽可能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说,让他们感觉到你是真正地想帮助他,从而慢慢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敞开心扉。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做足工作,耐心应对。

(3)多角度的了解和关怀

抑郁症患者的外表往往具有“欺骗性”,不能通过自己片面的了解就对他们下定论。应该通过自己的观察、身边同学的反馈、和家长的沟通等多方面去了解他们的内心,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而且对于他们的关怀工作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开展进行,我的方法是首先自身以朋友,关怀者的姿态对其进行疏导和帮助;和身边联系紧密的室友同学进行说明,让他们充分同情,成为他的朋友,对其关怀援助;和认可老师说明,让他们多多理解;调节家庭关系。来自多个方向的温度才能使冰更快更好地融化。从多个方向让他们感觉到温暖才能让他们真正感觉自己不再孤独。

(4)努力创造健康的家庭关系和疏导通道

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建设至关重要,如果这两个方面都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心理伤害,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长时间的,衍生出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性格,言谈举止等等。在了解学生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其原生家庭,和父母多沟通,这样做往往能发现许多隐藏的问题。同时,解决家庭纠纷,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倾诉环境,也是解决其心理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因为相比我们,父母和学生更加亲密,他们对学生的影响也更显著。我们要与家长做到共同疏导,为学生创造一个“不堵车”的心理宣泄通道。

最后我想说,只有更多的关注与关心,才能帮助处于痛苦状态中的学生摆脱困境。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是帮助抑郁学生的关键所在。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