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首页 网院简介 政策文件 培训项目 课程资源 专家方阵 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案例 > 正文

高校就业服务类社团培育建设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艺术学院就业服务中心为例

摘要:高校就业服务类社团主要承担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是学生中就业与创业、传递就业相关政策、开展相关就业创业服务活动的重要载体,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与引领作用。高校就业服务类社团培育与发展关系到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开展的顺畅与执行力度,关系到就业服务惠及学生群体的质量与效果,在就业类社团培育建设中要建立:“主导,立榜,媒宣,育人,一专N案一基”,串联培育模式,在社团实践中育人、培养社团人才和骨干,通过实践积累素材激励社团成员,增强就业服务类社团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

关键词:就业创业、社团发展、服务育人

一、背景

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就业工作,意义重大。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就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2017年10月,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如何才能让更多的毕业生选择理想的就业模式,开拓广阔的就业空间,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就成了当前高校一个重要而又急切的课题。”[1]从总量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仍将保持在高位,就业压力依然存在;从结构看,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突出表现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凸显;从重点群体看,青年就业规模将继续扩大,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压力将依然突出;从外部环境看,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不可避免地对企业用工和劳动力市场带来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新的调整,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就业工作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90后”“95后”职业新军对找工作的要求也从简单的找一份工作转变为关注职业潜力。[2]因此,作为高校确保就业工作稳定来说,继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一场大考,也是关系到学校自身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每一位学生小家的幸福,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国计民生,是社会发展繁荣稳定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持续做好。

二、高校就业类社团培育主导性原则

高校就业社团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中还发挥着重要的服务和沟通桥梁作用,在学校就业工作和政策层面发挥执行与运行等重要作用。高校就业社团的不断发展成熟,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提高了学生个人就业能力,强化了就业指导教育的途径,成为了就业课程的重要补充。

虽然就业类社团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就业类社团发展过程中,仍缺乏一些主导性,比如一般就业类社团在学校团委或者社团联合会管理指导下开展工作和活动中缺乏一定的主导性,他们基本满足社团日常活动的要求,但在针对性与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却远远不够,缺乏就业类社团开展就业服务的主导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开展就业体验类服务实践覆盖面不足,参与度不够,不能有效满足较大部分同学的就业需求。创业项目开展等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有效激发团队的主导性和创新性的挖掘。因此,作为高校就业类社团能否承担好学校的就业服务工作,发挥社团的主导性至关重要,高校领导层和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就业类社团的支持力度,给予更加宽松的政策支持,激发社团的主导性,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积极发挥社团指导老师的主导性,创业导师或者社团指导老师要为社团发展和社会资源关系的利用发挥枢纽和桥梁作用,积极帮助就业创业类社团联系企业建立支持帮扶关系,为社团活动提供一定资源,参与指导学生社团的创业实践、创业模拟等比赛中。创业课程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和相关的企业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社团活动资源,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积极鼓励社团组织开展学生创新创业的竞赛活动,将创新创业型社团的竞赛活动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实践环节。例如,可以在毕业创业校友中联系一些企业构建帮扶制度,协助指导就业创业社团开展就业实践体验活动比赛等,为社团的创业就业实战提供模拟战场。“[3]

三、高校就业类社团培育立榜原则

榜样的力量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教材,充分发挥榜样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让一个人影响一群人,带动一批人,发挥涟漪的光环效应。在日常工作与学生谈话中,特别是准毕业生交流就业和职业规划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对就业的“慢缓懒”:就业意愿慢,缓就业,懒就业现象。通过对交谈过程的分析总结,得到出现此现象的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未来的未知,对就业的面试、入职等情况的未知,导致很多学生都处在盲目状态,喜欢走一步算一步,这种现象在艺术类学生中尤为明显。同时,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很多学生没有实习工作经历,考虑问题想当然,随大流,缺乏自我规划,没有试过碰壁,不知道疼,所以在学生社团的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丰富的体验尝试类的活动,让学生先去尝试,去碰壁,体验痛点,再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慢缓懒现象转化为主动性现象。其次,有些同学是因为没有看到一些好的就业案例,对自己不够自信,不敢尝试和勇于挑战。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就业社团的网络平台,把收集的就业典型案例发布到网上做宣传,把好的经验做法及时通过网络与所有同学进行宣传分析,让更多人看到成功经验并学习模仿。

就业社团培养立榜中根据分类整理成优秀就业案例、创业案例、优秀校友案例,积累汇总编撰成艺术专业的典型案例,发布到网络平台,让更多学生看到成功案例,让更多同学看到别人尝试并且成功的经验。比如:艺术类创业案例集,创业思路,经验分享,成功要素,启示和建议。力争做成:一专业一案例代表,一行业一案例,一行业一创业孵化基地,一个专业多个创业孵化基地,多类经典案例的榜样素材库。

四、高校就业类社团培育媒宣原则

移动媒体是当今最流行的沟通渠道,高校学生个体和社团组织都有自己的媒体传播途径。作为高校就业类社团要充分利用好自有的移动媒体平台。做好校友网络宣传栏目,把校友故事、优秀就业校友宣传,创业校友案例分享等网络平台。

通过已有案例的移动媒体宣传,一方面惠及更多的学生了解成功的案例、成功的做法、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案例的挖掘,使得社团内的干部与榜样有交流沟通的机会;通过案例的梳理使得社团成员自主学习,受到案例的启发和影响,可以帮助社团成员在积累经验,认识就业创业过程有不同的积累。

五、高校就业类社团培育育人原则

高校社团运行和存在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仍然是育人,不管是教学还是社团组织重要的职责就是育人,社团的发展、开展活动仍然要紧紧围绕核心育人来开展。就业类社团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社团本身,更关系到学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就业社团有利于通过“自我服务”功能的发挥,推进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2]。就业类社团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成长。作为就业类社团如何开展育人工作,就业类社团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就业创业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够对育人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对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提供较好帮助。作为社团如何通过组织育人,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我们知道,作为学校和社团,组织的学生是动态变化的,一波接一波,铁打营盘流水兵,衔接好接力棒,一棒接一棒传递下去,就要发挥社团文化和精神传承内动力,需要有坚固的育人途径保持各个环节得牢固衔接和持久传递。

因此,作为就业社团的育人环节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就业社团的特点和性质以及开展的相关活动在育人环节可以抓好优秀就业案例、优秀校友宣传、创业校友案例、考研校友交流等途径。一方面通过这样的素材挖掘和积累引导用身边的故事去影响社团成员,另一方面通过积累实践素材和案例积极鼓励社团成员参加相关比赛,例如:艺术学院就业服务中心在征集发布优秀毕业生采访宣传报道(艺院优秀校友榜——创业、就业、考研),过程中,积累素材,引导就业服务中心学生参加比赛,提升就业服务中心社团学生凝聚力和归属感。通过参加比赛来拓展能力,提升对社团的集体荣誉感和向心力。并通过挖掘认识了解案例,让成员能够更好认识自己,为帮助社团成员更好规划成就自己。

六、高校就业类社团注重建设“一专N案一基”机制

高校就业类社团活动主要集中在校园内,开展的形式单一,缺少实践、社会体验或者实战模拟的体验不足,观摩学习的交流不够。主要原因还是受制于资源不足,外部资源衔接不够,没有建立三方的互惠目标,共享共建机制和目标没能聚焦。导致学生就业创业类社团社会体验和实践不足,学生在实战经验积累和提升方便成长不足。可以有效利用企业的资源为职业类社团提供人才培训、物资支持、资金赞助, 提高职业类社团活动质量和社团影响力, 同时为了有效避免学校社团过于商业化, 社团在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学校要为社团和企业的合作牵好头、把好关。[4]

针对社团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可以由学校或者二级学院统筹汇集到校企单位、校友企业、指导就业服务类社团,搭建一个专业多个就业创业典型案例,一个创业就业孵化实习基地。通过一专N案一基地机制,深度挖掘校企单位,校友企业资源,建立更加长效坚固的联系机制,补充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培养体系,提升学生从学习到实践再到实战的阶梯发展,夯实学生就业能力。例如:建设创业校友创业实践育人孵化基地,通过创业校友企业,孵化有创业想法的在校学生去实践学习。通过建立创业校友孵化基地,让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去实地观摩,考察创业校友创业过程,学习创业过程中重要历程和学习创业经验,规避创业初期遇到的各种问题,避免在创业过程中走重复过多的弯路。通过在校友单位观摩学习让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对创业有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减少创业失败,增加创业成功率,同时在此过程有机会转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遇。一批有创业想法的青年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交流、尝试、探索将会有很多可能性,将会产生无限潜能。通过孵化基地方式,一方面启发创业想法,二创业实践基地学习参观交流,三到创业实践育人孵化基地实战体验学习,四回到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就此帮助创业想法同学更加快速稳定完成创业,同时与校友建立长期稳定联系。

在建立一专N案一基地机制过程中,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学业课程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对自己未来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做好清晰定位。机制建立要充分发挥就业服务类社团的主导性,通过联系沟通协调拓展社会资源,在此过程中就业服务类社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协调过程中充分发挥效能作用。

七、总结与建议

党中央把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我们要准确把握当前就业形势,既要看到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积极有利一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动力强劲,韧性强,国家在不断调整优化宽松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的稳定就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强大经济引擎带来的红利。我们在享受机遇过程中也要顺势而上,推动高校就业工作质量更进一步更好服务中国经济发展。

高校就业社团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学校学生就业的重要学生组织,在高校日常就业工作中发挥重要桥梁作用。

就业类社团发展培育中建议在学校开展就业相关课程,创业相关课程中注重反哺第二课堂,在就业创业课程中老师要融入一些有利于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实践、体验、活动、比赛等,让学生学会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来指导第二课堂的实践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就业创业经历和认知,增强社团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形成。 积极引导就业创业类社团多参加竞赛活动,通过比赛的经历让学生团队更加深入体会就业和创业的灵魂,影响更多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能够一棒接着一棒地传递下去。“其次,就是要反哺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社团的创业经历来丰富对于自我的认知,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自觉地创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以达到潜移默化地对身边大学生积极影响的目的。”[3]

就业类社团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并对社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的社团活动中,案例宣传整理要注重梳理案例,把收集的优秀案例集分类汇总,整理成优秀模板,形成案例集和素材库。为在校生就业创业教育,开展社团活动,社团自我教育作为学习素材,形成案例集、成为社团内部学习资料。

参考文献

[1] 李强天;. 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08)

[2] 杨艳;. 学生社团建设视阈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 (05)

[3] 胡宁;高永贵;孙静;刘鹏;. “双创视域下”高校社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 当代经济, 2019, (11)

[4] 袁苑;李君;. 促进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发展 吸引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01)

(作者:崔震,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