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811-9908 登录学习

如何化解心理问题学生宿舍矛盾纠纷

来源:高校辅导员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06-09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暴风雨时期”,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飘忽不定,自我控制和调试能力低,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并由此导致心理和行为偏差。尤其当前“00后”逐渐成为高校主流,由于家庭、受教育环境、成长经历等相差很大,同时面临学习、生活、交友等各方面的压力,极易造成学生宿舍矛盾。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更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工作案例出发积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宿舍矛盾,探究原因寻求应对策略,为更好地开展心理问题学生工作和宿舍矛盾提供参考。

一、案例概述

郑某,女,2019级学生。该生原是2018级学生,因抑郁症和贫血休学一年,复学后身体状况良好,但复学第一天莫名哭泣,接到孩子母亲电话后,笔者立即赶往宿舍与该生谈心谈话,安抚情绪。谈心谈话过程中,该生时不时流泪,表达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想哭。经过与郑某和其母亲沟通,最后一致决定让郑某跟随母亲回家就诊并调整一下情绪。随后笔者单独找寝室的学生干部谈话,侧面了解情况。经了解寝室内部相处很融洽,不存在宿舍矛盾,但郑某却莫名其妙哭泣,笔者嘱咐学生干部多关心一下新同学,有什么情况及时跟老师联系。

一周后,郑某跟随母亲返校,精神状态良好,可正常在校学习生活。

大约两周后,郑某所在宿舍同学集体找到笔者,反映郑某每晚都在睡梦中间歇性喊叫,导致室友经常被吓醒,如此反反复复,已经影响到大家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了解这一情况后笔者尝试对郑某舍友进行安抚,嘱咐她们要学会互相理解包容,毕竟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各有不同,相处需要磨合,同时建议同学们早点入睡调整好作息,再进一步观察情况,并及时跟老师联系。

随后笔者与郑某父母联系,反映情况,并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后来也多次向郑某舍友了解情况,经反映喊叫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同学长期失眠无法入睡,并有录音作证。此外,舍友还反映郑某母亲曾与她们电话沟通,言语恶劣。在多次与郑某母亲沟通未果后,笔者联系到郑某父亲,说明目前郑某情况,经过反复沟通,家长同意到校解决。

二、案例定性分析

案例中郑某因处于抑郁状态导致的晚上说梦话喊叫,造成宿舍内部矛盾问题出现,家长横加干预,导致矛盾加深,致使郑某思想压力加大,愧疚心理严重。

三、问题关键点

第一,如何缓和宿舍内部矛盾。第二,如何与家长联系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了解孩子抑郁情况以及夜间喊叫与抑郁症的关系,寻找下一步解决办法。第三,如何帮助郑某调整心理状态,树立目标,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第四,如何持续关注郑某的大学生涯,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帮助。

四、实施办法与工作成效

作为辅导员,根据学生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母亲对整个事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宿舍矛盾的产生不完全是单方面的,辅导员应该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制定解决方案。

1.深入了解,用心倾听,共情沟通

矛盾发生后笔者第一时间深入学生群体,利用团体辅导和个别谈心等形式,与寝室长、学生干部、当事人等交谈,侧面了解宿舍内部成员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对矛盾的起源与经过做到心中有数。用心倾听,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安抚好郑某和宿舍同学的情绪,让她们感到被理解和尊重。同时采用“共情”的方式打开学生心扉,引导同学们学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互相理解包容,珍惜同学感情,最终化解双方矛盾。

2.家校联系,共育共管,形成合力

家长是最了解学生的人,了解到情况后,笔者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联系,了解郑某平时生活习惯、健康情况以及家长在本次宿舍矛盾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了解到家长处于一种护子心切的状态,盲目掺和整个事件,言语犀利,是导致本次宿舍矛盾发生的首要原因。经过不断地与家长沟通,促成了家长态度的不断转变,同意来学校带孩子进一步复查身体,对工作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配合,家校双方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引导工作的合力,缓解了学生心理压力,让她感受到了更多的爱与关怀。

3.结合情况,制定方案,持续关注

针对郑某情况,在跟家长协商好后,笔者同家长带学生去医院做了进一步检查,确保郑某抑郁情况没有进一步发展且适合在校正常学习生活,但晚上喊叫情况仍然存在,经过多方考虑和调研,笔者认为给郑某换一个新的宿舍环境或许可以缓解宿舍所有同学的心理压力。通过调研了解,最终敲定了一个寝室氛围融洽,成员性格较为温和的宿舍。笔者多次深入该宿舍与同学们交谈,她们表示很乐意接受郑某。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宿舍关系融洽,没有出现生活矛盾,达到了预期效果。

五、经验与启示

通过以上案例,我对辅导员工作有了以下认识:

1.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者,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当前,心理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交往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作为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技能和知识,将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工作中,敏锐察觉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定期深入宿舍与学生交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最频繁密切的场所,也是思想、心理问题暴露最集中的阵地。寝室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辅导员定期深入宿舍,与学生交流沟通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学生和问题寝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参与矛盾调解,并对当事人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同时通过深入宿舍交流,将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真正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3.家校合作,才能形成教育引导工作的合力

家长对学生的生命健康权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作为最了解学生的人,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家长应密切关注并配合学校工作。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合力引导,才能为大学生营造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4.加强学生干部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宿舍干部管理队伍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管理,将党员模范先锋岗与寝室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寝室长的先锋模范带头和管理作用。加强对寝室干部的管理培训,落实责任,使他们发挥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辅导员反馈,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5.加强宿舍管理,营造和谐健康的寝室氛围

定期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鼓励同学们多参加课外活动,相互交流,加深理解。积极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培养和谐寝室人际关系,营造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寝室文化氛围。强化寝室的学习功能,使寝室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6.定期做好心理问题排查筛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和预防。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情操,加强思想感情交流与沟通。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高校思政会议中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用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关怀学生,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