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811-9908 登录学习

武汉科技大学 祁迹:“三全育人”背景下新生优良学风建设的策略研究

来源:高校辅导员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4-12-17

摘 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角色,肩负着推动校园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职责。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推动学校的稳定发展,还能增强校园的内部凝聚力。本文深入探讨了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分析大一新生学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探讨高校辅导员干预和处置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策略,旨在指导高校辅导员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大学新生的自主学习,进而推动高校学风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一新生;学风建设

一、引言

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学生思政教育、校园文化构建及高校整体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学风更是他们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融入大学环境的重要导向。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在实现“教书育人”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应坚持将学风建设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紧密结合,为大一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努力发挥优良学风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保障作用,积极构建高校学风建设创新型育人实践路径和工作体系。本文结合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一新生的学风养成工作,分析如何培养新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探索构建优良学风建设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案例描述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以往的“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但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并没有因此减小。在适应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一部分大一新生怀揣着理想与目标步入校园,他们对待学业严谨负责,致力于全面发展及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展现出远大的志向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新生往往怀揣激情,渴望在大学期间取得成就。然而,也有一部分大一新生,经过漫长轻松的暑假后初入大学,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与生活方式,可能尚未适应,导致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的意识薄弱,学习纪律松散。加之对自我、所学专业及学习环境认知不足,这部分学生容易陷入迷茫,丧失学习动力,呈现出消极的学习状态。具体问题如下。

(一)学习目标不明晰

上中学时,大部分学生将考取理想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能够清晰地对标争先,获取足够的学习动力。进入大学后,部分新生对大学学习的目标缺乏明确认识,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学习重点,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新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难以形成系统的学习计划。同时,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深刻认知,难以合理制订学习目标,在一段时间内容易迷茫、困惑。

(二)学习方法不当

大学学习自由度较高,学生需要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部分新生由于缺乏时间管理技巧,难以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同时,缺乏明确的学习计划也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难以系统地掌握知识。同时,部分新生在进入大学前,可能对大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在学习初期低估了课程的难度。他们可能试图通过在期末周突击学习的方式来应对考试,而忽视了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性。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

从高中到大学,学生面临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学习环境的变化,更是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全面调整。部分新生对大学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大学就是“放松”和“享受”的地方,而忽视了学习的本质和重要性。这种误解可能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业缺乏必要的投入和热情。同时,大一新生往往对未来的职业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学习缺乏方向性和针对性。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的学生可能更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从而影响学习态度。

三、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本调研报告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过程管理

1. 做好全员“适应性”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辅导员应注重扣好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首先在开学之初开展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在新生入学时开展一系列入学教育活动,包括校史教育、专业介绍、职业规划等,帮助大一新生了解学校文化、专业特点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路径,从而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其次,通过“红色钢铁熔炉”等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为优良学风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2. 全方位严格执行学风建设制度,重视教育约束

首先,辅导员应利用大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将《学生手册》给学生们仔细讲解,包括学风建设制度在内的大学规章制度,尤其强调违反后的严重后果,明确“可为”与“不可为”[1]。其次,辅导员应制定明确的早晚自习签到打卡制度,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使用今日校园定位签到打卡功能实现快速、准确的签到打卡,提高管理效率。最后,辅导员应定期检查签到打卡情况,对迟到、早退、缺勤等行为进行及时提醒和纠正,同时可以通过走访宿舍,观察新生在寝室的生活状态,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3. 全过程开展活动促学风,拓宽助力学习渠道

辅导员可以通过定期召开班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针对大一新生在入学阶段出现的适应困难问题,坚持分类指导和全程辅导相结合,建立以帮促学等多维学业促进模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2][3],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我院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如每周四下午的“教授博导面对面”学术讲座,提前了解学生的专业兴趣和需求,与学院各专业教授博导沟通策划讲座主题,利用学院官方渠道(如微信公众号等)对讲座进行宣传推广,鼓励大一新生积极参与,并在讲座结束后设置互动环节,不仅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还能帮助学生明确自我认知与评价,了解就业形势,唤醒职业生涯意识,增强就业危机意识,调整学习动机。

(二)激励机制

1. 健全激励机制,正视学生需求

在学校层面,武汉科技大学在全校开展了学风建设先进学院、学风建设先进班级及星级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学习之星、自强之星、创新创业之星、学风建设优秀学生干部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学风建设先进事迹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营造良好的学风,促进学风建设。

在学院层面,辅导员通过问卷调查、班干部座谈会等方式,定期收集学生对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学生的需求,开展学习技巧培训、时间管理培训、工作技能培训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充分发挥精神激励作用,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可通过评选学习之星、自强之星;对于集体而言可通过先进班集体、先进寝室等荣誉表彰方式,荣誉表彰是优秀的象征,带给获奖者和获奖团体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温度有激励力度的奖励。

在学生个人层面,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留级后复学的学生,采取“一生一策”的方法,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困难,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辅导。

2. 发挥朋辈激励作用,提高学习热情

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借助高年级学生党员和班助的力量,做好宿舍学风的监控工作;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积极动用优秀学生的力量,发挥榜样带动作用,通过发挥朋辈激励作用,能有效提高大一新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首先,用好优秀学生朋辈帮扶力量,坚持以老带新、开展学生党员志愿帮扶行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周在一站式社区开展的“朋辈助教”帮扶活动,对专业学习困难学生开展帮扶,以自身学习工作体会和正确认识指导新生科学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点对点”帮助新生解决大学学习适应性等问题。其次,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优秀笔记评选等交流活动,不仅能增进新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还能促进校园内的学术氛围和人文关怀。机械工程学院于今年举办第一届优秀笔记推选大赛,通过学院团委动态和微信推文展示学生努力学习的成果,带动更多新生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结合新生所学专业,辅导员可以积极让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实践活动,如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等。通过竞赛和实践,让新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激发新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为了进一步巩固高校学风建设成果,高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还应当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维度汇集各方力量、畅享各方资源、借助各种渠道,积极构建育人共同体,努力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4]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等学校办学水平。优良学风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形塑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他们刚刚经历紧张的高中生活和激烈的高考竞争,步入大学生活,面临着学习与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这使得他们容易产生松懈情绪。然而,新生们对大学生活也抱有期待和憧憬,展现出较高的可塑性。因此,辅导员需要把握这一关键时期,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探索和实践,努力形成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借鉴意义的育人机制和模式,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附录一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新生学风建设材料.docx

参考文献

[1] 陈露.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与行动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1 (33):104-106.

[2] 谭建平, 邓巧竹. “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审视 [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 42(2):137-142.

[3] 庄丽, 朱林, 弭娜, 等. 基于“三全育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研究 [J]. 教师, 2021(11):21-22.

[4] 王祖鑫,赵鹏.三全育人背景下构建高校学风建设共同体的路径探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2):31-35.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