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黑神话·悟空》一上线便风靡游戏界,在青年群体间吹起一股“悟空”热。这是一款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为故事背景的国产游戏,玩家在游戏中作为“天命人”,踏上寻找昔日传说真相的西游之路。
儿时的我们将他视作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斩妖除魔无所畏惧;长大后再读西游,他仍是七十二变身手不凡的孙悟空,却也有心酸和无奈。当时光流转,我们以不同的人生阅历重读《西游记》时,透过那个升级打怪,闯关九九八十一难的孙悟空,你是否也在看这一路走来的自己。
作为辅导员,我们也像悟空那样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守护着学生成长成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也面临着新的考题。
什么题?
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强国。
如何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质青年,正是当下我们面临的“第八十二道”考题。
怎么解?
一、思政引领力:推动“大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育人先育心,成才先成人。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立德树人是教育阶段的根本任务。面对Z世代青年,如何创新思政课程教学,让学生听得懂、看得进、学得透是育人的关键。
当我们回顾西游之行,或许比“真经”更有力量的是一路走来越来越有责任感的唐三藏,是学会自我约束、有勇有谋的孙悟空,是知晓情义、变得吃苦耐劳的猪八戒,是忠诚可靠、顾全大局的沙僧。他们并没有接受灌输式的说教,却在一次次经历中成长,从一段段实践中体悟人生。“大思政课”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大思政课”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校园环境等各个环节。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思政宣传,结合当代大学生喜爱的“短剧”“PLOG”,打造“思政+融媒体”育人新模式。辅导员应不断提升新质思政工作能力,拓宽思政教育路径,从“三全育人”视角出发,以生动鲜活的实践透析理论真谛。
二、人才竞争力:培育复合型新质人才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产教融合、多栖培育已经成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一环。传统标准化、统一化的人才培育观已无法充分满足当前经济社会环境需求,高校须推进“数智教育”,以实际产业发展为导向,加强对新质生产力人才的培育,提升大学生复合竞争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们常说“孙悟空千变万化,无所不能,是西游之路不可或缺的人物”。作为新时代青年,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市场,我们需要努力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孙悟空”。从人才观的视角剖析孙悟空的发展,或许我们能找到当下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的特质:一是拥有多元知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应对多方困境;二是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行和担当精神,有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三是拥有扎实的应用能力,能把理论知识转换运用于实践;四是拥有突出的创新意识,勇于尝试、不断探索、不怕失败。
辅导员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一环,应积极开展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紧跟行业趋势,服务地方需求,顺应时代发展。加强大学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课程,产学研深度融合,锻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关注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强交叉学科融合建设,培育复合型新质人才。
三、科技支撑力:数智赋能创新育人机制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也面临着巨大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数智赋能教育环节,有助于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使教育环节更高效,教育手段更丰富,发展学生“人工智能+专业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校育人话语体系窄化、价值引领弱化等新问题。
《黑神话·悟空》的爆火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力量,其中科技助力是推动传统文化因素活化的重要支撑。AI与计算机视觉的交叉学科运用、动作捕捉产品的精准性定位模拟……悟空用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技术实力征服了玩家。
数智技术拓宽了思政信息传播的渠道,打破传统时空地域限制,实现思想引领、校园文化资源的实时更新与即时传播。AI技术与思政课堂相结合,通过虚拟仿真、实景互动等手段,优化了教学空间,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真理的味道”“浙江宣传”等公众号平台宣传思政教育理念和成果,构建思政交互关系新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等竞赛,增强数智意识,培植创造性思维。
四、民生保障力:“三全”视域引领大学生职业规划
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是高校大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一环。“就业难”“需求少”“人才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影响着社会稳定。“三全育人”视域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育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正如《西游记》师徒四人不断提升自身技能迈向取经的终极目标一样,大学生职业规划本质上是要引导学生弄懂“要去哪儿”“怎么去”的问题。“要去哪儿”即学生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希望达成什么样的成就。“怎么去”即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下,帮助学生学会相关工作技能,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匹配岗位需求,最终实现目标。
在“三全育人”总目标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与就业技能培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一是“校企家”全员协同就业育人,增强育人合力;二是全过程跟进育人机制,关注大一至大四学生不同阶段的职业引导需求,线上线下结合,做好能力培育和升学指导;三是全方位构建就业育人体系,以实践为抓手,积极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
五、社会协同力:“校企地”共育青年人才
人才需求随着时代政策及产业升级不断更新,高等教育肩负着培育高质量新质人才的使命。在创新驱动发展及人才强国背景下,高校、企业、地方政府三方协同合作共育是构建新时代高质量青年人才的重要举措。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成长从来不是单一元素或环境影响下的结果,他们在“官方政府”的顶层政策支持下,在社会环境的协同孕育下,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而言,教育离不开共生环境的推动力量,即政治、制度、行业、社会多元环境的共生动力。作为辅导员,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当下政策环境变化,鼓励学生做符合时代步伐的新质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校企、校地合作模式,构建融合育人平台,强化行业支持,帮助学生打通职业教育的纵向通道。
六、国际影响力:“大思政”视域下培育文化自信
高校培育文化自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多元媒体环境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有利于传承并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提升青年学子人文素养与文化认同感。
《黑神话·悟空》的强势出圈就是文化传承实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游戏为媒介,融入中国元素、中国故事,在当代青年中燃起一股“西游”热,推动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作为辅导员,我们肩负着学生思想引领与价值培育的重要使命。在“大思政”视域下,我们应及时关注时事热点,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AI技术等,站稳网络宣传新阵地,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文化认同,助力传统文化活态化发展,鼓励大学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中国故事的宣传者。
结语
教育强国背景下,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是新质“取经路”上不可忽视的六大育人要素。辅导员应聚焦大数据,融合科技创新与专业发展,助力“大思政”环境培育,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陆嘉杭,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网络育人。)